東北網10月10日訊(記者 包海多) 孫東元的父親和兄長都是監獄民警,畢業後孫東元經過公務員考試也考入北安監獄,成為一名監獄人民警察。參加工作後,他很快進入工作角色,並一步步走上監區領導的崗位。 ![]() 孫東元和同事議事。 身體力行『小題大做』 孫東元所在的北安監獄一監區服刑人員中原判無期死緩人員佔總人數的70%。每天面對這樣一個群體,還要組織這些人學習文化知識和技能,組織參加勞動改造,確保監管安全,樣樣工作對孫東元都是一種考驗。為了做好監區工作,孫東元和監區一班人把民警隊伍建設當做監區工作的關鍵,把制度的約束力和個人的自身素質提昇結合在一起,不僅讓監區民警做到嚴格執法、令行禁止,而且還營造出民警之間理解、尊重和信任的濃厚氛圍,調動了民警的工作積極性。孫東元按照監獄監管工作精、細、嚴、實的工作要求,完善管理制度,開展監區文化建設,營造和諧的監區氛圍。每一項工作他都率先垂范,身體力行。每天他幾乎都是第一個來到監區,常常又是最後一個離去,帶頭堅守在『三大現場』。 通過一段時間的努力,令行禁止成為他所在監區民警的工作底線。如果你問他們監區民警怎麼做到的安全穩定,監區每個人都會告訴你這樣四個字『遵規守紀』。孫東元平時性格比較隨和,他常說能在一起工作就是緣分,是兄弟,他了解每一個民警的基本情況,關心每個人的成長和進步。但是從工作紀律方面,他可是有名的黑臉,用他的話說監管工作就是戰場,時刻存在突發危險的可能,來不得半點馬虎。一次一個青年民警因為一個臨時性工作離開了現有監管崗位,孫監區長發現後,在全監區民警大會上提出了嚴厲的批評,雖然這個青年民警當時感覺很委屈,但是經過大家的分析厲害關系,他逐漸認識到了自己行為的嚴重後果。『小題大做』,在具體問題中開展廣泛深入的教育,監區民警遵規守紀意識逐步提昇,嚴格執行規范和制度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氛圍。近年來,在歷次工作檢查中,從來沒有發現任何違禁品,也沒有發生服刑人員違紀違規問題。 疏導教育溫暖心田 孫東元細化了服刑人員約談民警工作細則,把被動談話變為主動約談,避免服刑人員在思想溝通中存在的各種顧慮。服刑人員的教育改造工作,重在改過自新。為了從思想上扭轉他們的價值取向,孫東元主動參加心理矯治培訓班的學習,獲得了心理諮詢師的資質。他注意在工作中運用心理疏導和專業的教育方法,對服刑人員進行心理健康矯治,打開了服刑人員的心結,轉變了服刑人員的思想。 服刑人員王某一直存在抗拒改造情緒,思想比較消極。有一次,在監捨腹部突發絞痛,大粒的汗珠順著臉淌,他也沒向民警反映。但當孫東元和監區民警發現情況後,立即把這名服刑人員送往醫院,醫生確診說是急性闌尾炎,幸虧送來的及時,否則情況很危險。住院期間,民警們精心護理王某,讓王某感受到了親人般的溫暖,心理防范和顧慮一下子打開了,主動找民警談了自己的改造想法。從此王某像換了一個人一樣,臉上也有了笑容了。 ![]() 孫東元直到青年民警工作。 學習技能安身立命 『很多勞動習藝專業知識如果我們自己都不懂,也就無從談起如何落實教育改造工作了』。孫東元找來相關專業的基礎書籍,不但自己貪黑起早的學習還與同事一起制定了學習計劃,不懂就向專業技術人員請教,向業務熟練的民警學習。從工作流程和工藝技術學起,三個月後,駐獄的專業技術人員都對他的技術水平翹起了大拇指。在他的帶領下,監區民警都成為了成熟的技術指導員,他和監區一班人按照工作技術難度,對所在監區服刑人員進行了重新編組分類。他常說,學習新知識和掌握新本領什麼時候開始都不晚。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帶頭做的。他組織服刑人員開展學習技能競賽。通過競賽,服刑人員技術熟練程度得到了很大的提昇。一名刑釋人員在深圳一家服裝廠擔任服裝生產線組長,每個月的收入達到了6000元。有的刑釋人員和家人一起開辦了小型服裝加工廠,月收入萬元以上。在教育改造工作中,培養服刑人員一技之長,為刑釋人員再就業和成為守法公民的根本保障。 孫東元常說,監區民警盡職盡責要成為工作常態。他所在的監區有23名民警,平均年齡43歲。他善於給年輕民警壓重擔,讓分監區民警工作常態化、規范化。監區有個青年民警,患骨細胞瘤,手術後監區沒有再給他安排具體工作,這個民警每天就坐在勞動現場,與有思想問題的服刑人員談談心,用自己的經歷鼓勵他們積極改造。正是有全監區每個民警的不懈努力,纔能確保監管安全穩定。2015年以來,該監區民警有8人次受到各級獎勵,3人提任領導乾部,監區被黨委評為黨員示范區。 鏈接:個人簡介 孫東元,男,1975年3月出生,中共黨員,1992年9月參加工作。現任黑龍江省北安監獄監區長,歷任副科長、監區長等職。曾榮立個人三等功一次,兩次被評為省直監獄系統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