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平安龍江  >  法治龍江  >  法院天地
搜 索
【今天我當班】法官吳愛茹每天忙些啥?
2019-03-07 09:44:00 來源:東北網  作者:佘雨桐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3月7日訊(記者 佘雨桐)在蒙古族佔總人口18%的黑龍江省大慶市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有位被當地人稱為『額格其』(蒙語『大姐』)的『雙語法官』。那麼她一天都在忙些什麼呢?近日,記者來到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人民法院跟隨法官吳愛茹,零距離體驗她的一天工作。

  1968年出生的吳愛茹,蒙古族,中共黨員,一級法官,現任煙筒屯調解室審判員,從事民商事審判已二十餘年,能夠熟練使用蒙語、漢語開展庭審活動,被當地群眾親切地稱為『額格其』。

法官吳愛茹及乾警准備前往煙筒屯。

  8:45 ,記者跟隨吳愛茹法官及煙筒屯調解室乾警從杜蒙法院出發,驅車前往30公裡外的煙筒屯鎮,開始處理一天的工作。

  據吳愛茹介紹,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是黑龍江省唯一的少數民族自治縣。為方便群眾訴訟,做好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裡,縣法院在他拉哈鎮、煙筒屯鎮設立兩個人民調解室,吳愛茹法官就是派駐到煙筒屯調解室的一名法官。

  吳愛茹告訴記者,今天一早七點多,接到一位原告電話,反映一直沒能聯系到的被告出現在泰康鎮某賓館內,吳愛茹、賁喜超兩位法官為防止被告再次消失,馬上前往賓館,向被告送達了法律文書,同時告知其出庭應訴的義務。

法官吳愛茹對前來諮詢的當事人進行解答。

  9:10,吳愛茹和賁喜超抵達煙筒屯調解室後,剛一進屋就遇到一對蒙古族老夫婦,兩位法官立刻用蒙語為他們解答。不到十分鍾,兩位當事人的神態就從緊張變成面帶笑容了,說話的語氣也平和下來了。送走兩位當事人後,吳愛茹跟記者介紹說,這對老人是過來諮詢土地承包經營權問題的,通過解答,兩位當事人知道該怎麼做了。

  送走了兩位當事人,吳愛茹開始准備處理一起民間借貸糾紛案件。據了解,楊先生是做個體經營的,2017年由於資金短缺通過朋友向白女士借款5萬元,2018年末借款到期後,楊先生無力償還,希望能寬限些日子,可白女士與楊先生不熟悉,雙方都有苦衷卻又無奈語言不通,白女士的漢語說得不好,楊先生又完全不懂蒙語。當初的借款中間人外出打工了,二人也信不過旁人,到後期楊先生就乾脆不接白女士的電話了。後來白女士聽說調解室有位雙語法官,便來到調解室。法官吳愛茹了解情況後,今天將雙方約到了一起進行調解。

  吳愛茹一邊幫忙翻譯一邊做調解工作,經過一個多小時的調解,楊先生同意在一年內分兩次償還5萬元欠款,白女士通過吳愛茹的翻譯理解了被告李某的難處,也表示願意放棄對利息的追償,雙方達成調解協議,握手言和。楊先生說:還真得感謝咱們的雙語法官幫了大忙,白女士也握著吳法官的手一再向這位『額格其』表達謝意。大家剛准備吃午餐,當事人李女士來到調解室,諮詢其父親草原被他人強行佔有應當如何維權,吳愛茹和賁喜超兩位法官告知其訴訟應准備的材料及證據,並介紹了掃黑除惡線索的舉報方式,引導其理性解決矛盾糾紛。

雙方當事人經調解握手言和。

  下午,記者又跟隨吳愛茹來到煙筒屯鎮中心學校,與在校教職員工進行座談,宣講掃黑除惡相關知識,關愛農村留守兒童身心健康。

  從學校出來,又再次趕赴一件繼承糾紛案件原告老田的住處。老田訴稱其外出多年後,發現老父親留下的3.5萬元遺產被大哥私吞,但吳愛茹發現除了一份起訴狀外,老田無法提供任何證據,考慮到其肢體殘疾,行動不便,吳愛茹便與賁喜超法官一同前往老田的臨時住處調查案情,同時向其告知訴訟義務。

  據記者了解,2018年煙筒屯調解室全年辦理案件343件。1個調解室,2位法官,4名輔助人員,每天往返60公裡路程,365天忙碌著,默默地守護3個村鎮、8萬多位居民的和諧生活。

責任編輯:郭麗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