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重點關注6名從武漢返鄉者,先後排查800多戶居民,密密麻麻記錄下十幾頁外來人員信息,每天100多個『排查』電話打到頭暈惡心……從1月22日到2月2日,姚麗華的忙年是這樣強捱過來的。
姚麗華是大慶高新區創智社區乾和居委會主任,55歲,服務轄區6個住宅區4020戶、6000多名居民。1月22日,年味漸濃,外地返鄉人員陡增,疫情口風隨之漸緊。姚麗華曾在農墾牡丹江分局中心醫院當過23年護士,2003年非典期間在醫院隔離區奮戰過3個月,職業敏感讓她嗅到一種味道:這個年不同尋常。她放棄陪父親回老家過年的計劃,主動留了下來。
由於居委會網格員人手不夠,當天下午她到居委會正常上班,正式當起『替補』網格員,做轄區居民個人信息查詢等功課。1月23日下午,當她接過相關部門下達的重點人員排查名單,心裡更有數了。
原來,轄區何姓一家在武漢工作的兒子、在武漢做個體生意的姐姐分別於1月17日、1月22日19時回到大慶乾和城,和父母一起過年。還有一位在武漢務工的王姓居民,1月22日下了高鐵後打車回到大慶乾和城過年。此外,轄區還有三名在武漢上學的大學生,更早之前放假回到大慶過年。這些重要信息姚麗華都已提前掌握,並第一時間上報社區工作站,第一時間和他們分別加了微信。
十幾天來,姚麗華通過微信、電話,每天都與這些和武漢有關聯的返鄉居民頻繁溝通聯系,講解疫情防控知識,叮囑自我隔離和自我防護注意事項,早晚詢問是否出現不適癥狀。有時不放心,晚上11點還挨個打去電話,不接就反復打,一來二去都形成了生物鍾。每天督促測體溫還不行,姚麗華還要通過微信視頻看測溫『實況直播』,不方便的話就看截頻。
她關照的對象不僅包括這幾個人,還將和他們一起過年的父母、親戚等密切接觸者全部納入視野。
『居委會最熟悉一家一戶情況,不能坐等上級部門下達更詳細的重點人員排查名單。防疫不怕一萬就怕萬一,我這個網格員要負起責任。』十幾天來,姚麗華每天輪番讓老伴、兒子開著私家車接一位網格員准時到居委會,和其他網格員一起,在辦公室從早到晚打電話。
她先後排查了800多戶居民,在一個大本子上密密麻麻手寫十多頁,將各家各戶身體不適人員、暫時失聯人員、外來走親人員的通信、健康、交通等信息分門別類一一記錄在案,有問題就及時上報,嚴控各種疫情隱患,力爭杜絕防控死角。有的居民用外地號碼,辦公室電話不能用,她就用自己手機。不接,再打,韌性十足。
每天100多個『排查』電話,直打到她頭暈惡心,視物模糊,反應失靈。截至2月2日,轄區居民沒有一人和新型冠狀病毒沾上邊兒,自我隔離的人員也沒有出現發燒咳嗽等疑似癥狀。
微信裡發文件,制作張貼標語,拿著大喇叭走接串店,實地查看人群集中場所是否停業……她的盡心盡責,轄區居民看在眼裡,暖在心頭。有人給她發微信:『你為了我們太辛苦了,保重啊』;有人給她發來視頻,教她制作簡易口罩備用。非常時期,這點點滴滴的惦念、感念那麼珍貴,珍貴得讓姚麗華忘了苦,忘了累,忘了險。
『防控疫情,我們就是居民的主心骨。千方百計、盡己所能為大家伙保平安,這就是我最大的心願。』心語心聲,聲聲勝過豪言壯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