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勢洶洶的新冠疫情陰霾終於漸漸退去,希望和春天一起來了,它們穿雲破霧,掀開這叫人喘不過氣的沈重。
武大的櫻花已開,哈爾濱的冰雪也在消融,復工復產正在有序進行。可我們卻無法抑制聲音裡的顫抖,因為這份曙光來的太不容易,當疫情猶如利劍刺破平靜的生活,當恐懼支配著每一個感官,同樣是肉體凡胎的人民警察和醫生,不由分說地站在了抗擊疫情的最前線,用身軀填補裂痕,用生命守護住生命。
從春節到現在,兩個月的夜以繼日,1300多個小時的艱難與共,全省公安民警無休作戰,雪花一樣的請戰書點燃了阻擊戰的烽煙……回望這兩個月,作為省公安廳新媒體宣傳民警,我見證並記錄了全省公安隊伍中的每一個捨生忘死,每一聲誓言錚錚,每一次催人淚下……
疫情爆發時正值農歷新年,人們看新聞的熱度甚至超過了春晚,眼見著確診人數呈噴發之勢,疫情逐漸把所有人卷進攪動的車輪中,其中大部分人是被動的,但卻有一些人,主動投身滾滾車輪。停休復崗的通知還未下發,很多戰友便自發回到工作崗位。
過完年,爸媽試探著問我『你是不是要提前上班啊?』,正在編輯信息的我終於抬起了頭,過年之前為了拍攝春運短視頻,我與同事跟隨綠皮火車往返22個小時,一路跟拍大興安嶺加格達奇至哈爾濱的列車乘警,回家的時間較晚,假期裡又要每天在家裡編發宣傳信息。其實我知道很久沒見到我的爸媽很想念我,很想和我說說話,但他們從不敢打擾我的工作。『現在這種情況,警察肯定要衝上去的』,我只能掩飾著愧疚。
也許當了警察都會這樣吧,強烈的使命感總會在危險來臨時催生出大無畏的犧牲情懷,當時我已做好了上一線的准備,所以趕在全城封路的前一天輾轉回到了哈爾濱。遺憾的是我未能去疫情防控的第一線,但宣傳工作陣地也需要有人堅守,所以連續兩個月我幾乎日日到崗,只有體會到戰友衝鋒疫情一線的無畏,纔能為他們做好宣傳和報道。我負責的工作是從早到晚持續發布黑龍江省公安廳官方微信公眾號和官方天天快報號『龍警』的信息,平均每天編發信息近40條,內容涵蓋了全省各級公安機關、民輔警的抗疫故事及疫情通報。2月11日晚,在疫情形勢最為嚴峻的時候,齊齊哈爾傳來了一個所有人最怕聽到的噩耗——齊齊哈爾市公安局鐵鋒分局新工地派出所年僅32歲的副所長王春天,犧牲在抗疫一線。消息一出,滿屏悲慟!第二天一早總隊緊急組建采訪小組,人民公安報駐黑龍江記者站站長馮銳帶隊,我們一行三人踏上了赴齊齊哈爾的采訪之路。
2月的黑龍江白天最低溫仍然達到零下十幾度,一路上每到一個高速卡口,我們會接受體溫檢測,就會看到民警和醫務人員在寒風中對過往車輛人員檢測體溫、登記核查……我看到他們凍得通紅的臉頰,不用猜也知道疫情防控的工作有多繁重,想到王春天生前連續工作了20多天,不由得心生酸澀。
行程四個小時,抵達齊齊哈爾已是晚上,匆匆吃了口盒飯,我們便開始對王春天的戰友進行采訪,深夜十一點采訪結束,連夜起草稿件,幾乎通宵未睡。第二天我們早早出發,去送戰友最後一程。
那天天幕低垂,大雪紛飛,寒風凜冽,不知是一夜未眠心髒不舒服的原因還是第一次見到戰友的遺體導致,我感到無法呼吸,看著躺在靈柩裡沒有了生命的王春天,我第一次明白了浪漫的英雄主義從來不屬於基層民警,更不屬於他們的家人。春天妻子撕心裂肺的哭喊在我眼前越來越模糊,就連我舉起的攝像機也在顫抖,我不忍但卻不得不靠近她,不得不去感受她的痛苦,這是我一步步『看見』王春天的必由之路,讓英雄的故事被人所了解,我們的腳步就必須踏遍他生前的足跡。
其實跟隨王春天的同事在王春天生前管轄的片區巡邏拍攝視頻時,我的手已經凍得僵紅,但我沒有理會,一刻也沒叫停,我想用肉體的疼痛與戰友的辛苦產生共鳴,去理解和體會王春天的堅韌和奉獻……采訪結束到回程整合信息,與影視中心的同事們一起剪輯視頻、錄制音頻,又連續熬了好幾個晚上,撰寫出三篇新媒體稿件《春天的故事(上)》《春天的故事(下)》《王春天,用生命兌現春天的約定》,當稿件發布後,看到很多人留言說『看哭了』『向英雄致敬』『很感人』……我在心裡默默地對戰友春天說,很抱歉以這種方式認識你。
對春天妻子王曉宇的采訪尤為讓我記憶深刻,在與她的交流中,我看到了一位家境貧寒卻自強不息,生活困苦卻積極樂觀,不向生活低頭,不向命運抱怨,有擔當、有孝心、有責任心的王春天,丈夫的離去有如生生從她的身上撕扯掉一半肉,我聽她講述春天是如何努力地讓每個人幸福,如何熱愛公安工作,他們的生活如何充滿了希望……我感受到曉宇無處安放的痛苦,只能寬慰她如果無法調節自己,可以適當接受心理疏導。
有一天正在工作中的我意外地接到了曉宇的電話,她欲言又止,最後還是說出了能不能幫她聯系心理援助的請求,曉宇說,她前一天添加了我的微信,可我由於工作太忙沒有及時通過請求,想到她是懷著怎樣無助的心情等待我,我便不由得自責起來,這個和我差不多大卻失去一生摯愛的女孩太讓人心疼。我們為曉宇聯系到省警官學院心理諮詢團隊,為曉宇提供全面的心理疏導,她是英雄的家屬,是戰友的遺孀,采訪是工作,照顧好她,是我們的責任。
在王春天犧牲的情緒中還未走出來,接二連三的噩耗從天而降,作為省廳新媒體小編,我被無以言表的難過壓抑著,短短20天的時間,我連續編發了六名戰友離去的消息。王春天、吳晉華、戴洪岩、王志偉、於佔海、周明廣,一個個鮮活的名字變成了增加的犧牲民警數字,一張張燦爛的笑臉變成了黑白照片上毫無血色的面孔……可疫情這個猛獸並沒有嚇倒我們,生命何其美好,誰人不怕死亡,但危險來臨,總有人要站在前面,所有身著藏藍的警察,不管是前方的、後方的,一線的、二線的,我們不約而同地選擇擦掉眼淚,以犧牲的兄弟為指引,腳步更加堅定,意志更加堅不可摧,向死而生無問西東。
回憶這段時間,好像每一天都是令人壓抑的陰霾天……疫情之下,過多的情緒波動似乎都是奢侈,但作為新媒體編輯,每天編發不同的信息,傳遞不同的感受,我生活裡的天氣和感受也就有了變化。懷著沈痛的心情編發犧牲戰友的消息,記憶裡的那天天空灰暗、雲霧低垂;編輯群眾為民警送來防護物資的信息,記憶裡的天氣總是洋溢著溫暖;而在編寫民警王志堅捨身救人的稿件時,天上的厚厚的雲層好像正在散開……
看到黑河交警王志堅奮力救人的視頻,我驚呼著用手堵住了嘴巴,頃刻間淚水流了下來,要知道在疫情如此嚴重的特殊時期,摘下口罩為他人做人工呼吸,就等於是把自己的生命暴露在危險之中,用一個生命去拯救另一個生命!王志堅的第一篇新聞稿件發出後,創造了微信公眾號單日單篇閱讀量近10萬,點贊近2500個,留言上千條無法放出的熱度,此後的連續報道關注度持續攀昇,以王志堅為代表的龍江公安民警收獲了全網口碑,那一刻我感覺到,我和我在一線抗擊疫情的戰友們榮辱與共,他們的榮譽,亦是我的驕傲。
忠誠無聲,我願為你們吶喊。每天我在網絡一端敲擊鍵盤、編發新聞,『龍警』新媒體不斷推送出最新全省公安抗疫信息,及時將群眾關心和戰友關注的內容傳遞到網絡上,很多信息被中央政法委、公安部、中國警察網轉載。在工作強度最大的一個星期,我出現了心髒疼痛失眠焦慮的情況,口罩下大口喘著粗氣,胸口疼痛難忍,那個時候我也想到過生死,但是看到一線戰友的辛苦,看到太多太多的人為了抗擊疫情在承擔著超負荷的工作,我覺得這份權利不屬於我,好在事後發現癥狀只是壓力過大導致。細細數來疫情至今,僅微信公眾號已編發信息已有700餘條,兩個平臺合計有近1400條信息,在我手中流轉的文字竟達到了近160萬個,自己也被這組數字著實驚到了!這樣的持續宣傳下,閱讀量、點贊量、傳播率不斷增加。但對我來說這些都不是我作為一個宣傳民警工作的真正意義,如果一線民警是植物,宣傳民警就該是光合作用,只有把一個個真實的警察故事講出去,用警營正能量溫暖人間,讓戰友流血流汗不流淚纔是新媒體宣傳匯聚流量的意義所在。
基辛格在《論中國》中說:『中國人總是被他們之中最勇敢的人保護得很好。』中華民族是苦難深重的民族,更是一個百折不撓的民族,每一次艱難險阻,總有人前赴後繼力挽狂瀾,而在今天,不管什麼樣的災難,人民警察總是無法缺席的那一個『勇敢的人』。這場疫情必然會成為每一個親歷者人生中最難以磨滅的記憶,以一個參與者的身份,卷進疫情的車輪中,是我作為一名宣傳民警最大的獲得感,期待疫情過去,大地煥新顏,人間煥新裝,英雄摘口罩,你我再相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