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破了2020年春節的平靜。疫情面前,沒有『旁觀者』。在黑龍江,有一個特殊群體,在特殊的抗疫戰場上,用最美身影『逆行』而戰。他們,就是監獄民警。
大牆背後、小小池城,既要防范疫情,又要維護穩定。沒有網絡通訊、沒有娛樂休閑、沒有家人的陪伴,有的是高度緊張、連續作戰。他們用責任擔當、精細管理,守護一城,將疫情拒之城外。
兩個多月來,他們與家人『失聯』,忍受離別的煎熬。上網、刷劇、看直播、那個讓很多人宅到百無聊賴的家,是監獄民警們奢望的『港灣』,是無限惦念的牽掛……
親人去世他們在封閉執勤
『穿上警服,就要對得起它』
有人說,親情是一場倒計時的愛,可對於牡丹江監獄十七監區民警王衛江來說,與父親這份親情的時鍾,卻永遠停留在了2月26日16時40分。
『哥,咱爸快不行了,可他不讓告訴你,怕耽誤你工作......』2月25日,聽著電話那頭弟弟略帶哽咽的話語,已在單位備勤半個多月的王衛江大腦一片空白。當他趕到醫院時,父親已經深度昏迷失去了意識,一夜過後,這位78歲的老人再也沒有醒來。
父親生前對三個子女要求嚴格,孩子們怕他又敬他。51歲的王衛江記得,1990年,他的胳膊骨折,按醫生的說法,『可能接不上了』。父親來到醫院看到受傷的長子,他裝作平靜,但難掩心疼,他轉身擦淚的動作,印刻在王衛江的腦海裡。那是他記憶中,父親生平唯一一次流淚。也是在那天,他懂得了:父母再堅強,孩子都會是他們一生的軟肋。
父親猝然離世,但他留給家人的悲傷卻是永恆的。王衛江是家中唯一的警察,從警二十多年來,他陪伴父親的日子屈指可數。每次家庭聚會卻因工作要回到崗位前,父親都會囑咐道:『去吧,好好乾,要無愧於自己的一身警服……』王衛江深信,即使在另一個世界,父親依舊會為身穿警服的他感到自豪。
封閉執勤期間,佳木斯監獄一監區民警王洋,也痛失親人。王洋2月21日開始隔離備勤,3月12日他接到母親電話,得知自己最愛的姥爺已於3月10日駕鶴西去。『不要因為家裡的事影響到工作,這也一定是你姥爺想要看到的。』電話那頭,母親含淚說道。
王洋的父母都是監獄民警,姥爺為之驕傲,『因為他們既是警察又是特殊的老師,既是心理醫生又是特殊的家長。』父母工作有特殊性,王洋年少時,家人總是聚少離多。照顧王洋,成為姥爺的一項重要工作。祖孫倆平淡生活中的溫馨場景,令王洋至今念念不忘。

王洋備勤期間堅持學習
2011年,王洋在姥爺的鼓勵下報考監獄系統,成為一名監獄人民警察。當他穿上警服的那一刻,姥爺對他說:『穿上它,就要對得起它,對得起國徽,對得起人民。』從警幾年後,王洋理解了姥爺的深情囑托。今後的日子裡,他也將更加努力工作,無愧於深藍色的警服。
雙警家庭的心酸與堅守
『疫情過去,咱們一家去武漢看櫻花』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無數龍江人『逆行』而上。但當警察遇到警察,當親情遇上疫情,他們的奉獻遠超常人想象。
呼蘭監獄民警張國鑫,2019年末榮膺由司法部等六家單位評選的『新時代司法為民好榜樣』稱號。今年大年初二值班時,剛好接到監獄封閉管理的命令,他馬上按要求傳達命令、召集人員,『疫』無反顧,成為第一批封閉管理的民警。張國鑫每天工作十餘個小時,深入監區一線,維護監管改造安全。截至3月30日,他已經與家人『失聯』65天。

張國鑫??????????????????????????戰陽
張國鑫的妻子戰陽,是一名警察,也是一名醫生。1月27日,省監獄管理局中心醫院成立發熱門診,戰陽申請加入第一批發熱門診醫生隊伍,駐守抗『疫』陣地。防疫工作最緊張的時候,戰陽只能把7歲的女兒交給年邁的父母照顧。對孩子和老人,張國鑫夫婦充滿愧疚。但疫情就是警情,他們只能奮勇向前。他們打算,『等疫情過去,一家人好好吃頓團圓飯。有機會的話,去武漢看櫻花。』

張楠一家
3月18日,黑龍江省監獄系統50名女警整裝出征,馳援武漢。雞西監獄乾部警務科科長張楠,就是援鄂女警的其中一位。張楠和丈夫劉軍,是雙警伉儷。疫情開始以來,這對夫妻堅守工作一線,合力抗疫。疫情當前監獄實行封閉式管理,張楠要做好數據匯總,人員調配和疫情防控臨時性工作。劉軍現任雞西市公安局治安支隊行動大隊大隊長,1月23日開始帶著傷病開啟戰『疫』模式,進行防疫排查工作。兩人工作繁忙,13歲的兒子只能托付給老人照顧。
張楠出征武漢,將在新環境面臨新挑戰。她的父親是雞西監獄一名退休民警,3月17日,他寫下一封家書為女兒加油鼓勁。
張楠是家中的獨女,但因工作需要,她只能捨棄小家。春節前夕,母親手術後,從北京返回家中。因為工作繁忙,張楠只與母親短暫相聚兩次。腿腳不好的父親,要承擔起照顧母親的職責。張楠的奶奶91歲,三月中旬老人因心衰入院治療。她出征武漢的消息,並沒有告訴奶奶。前兩天,老人出院了,一直惦念著張楠。家人視頻聊天報平安時,張楠不敢上線,怕奶奶看到就『露餡了』。
與兒子視頻,張楠屏蔽思念類的話題。但懂事的兒子會為媽媽打氣『加油,好好回來……』張楠說,如果人生有永久的避風港,那就是親情吧。
封閉執勤錯過妻子產檢、分娩、寶貝出生
『嘿,寶貝,你的爸爸是抗疫英雄』
人的一生,由很多重要的時刻交織在一起,成為最美的回憶。對於一名父親來說,陪妻子產檢、分娩,見證一個新生命的誕生,無疑是家庭中最重要的時刻之一。
然而,因為疫情,很多龍江監獄民警中的准爸爸、新爸爸,『撇下』妻子,選擇堅守在崗位上。民警進入監獄內嚴禁帶手機。他們是特殊抗疫戰場上的英雄,但他們也是普通人,只能將對妻子的牽掛埋在心底。
在封閉執勤40餘天後,3月29日,新康監獄民警劉彬終於回到家,見到還有不到一個月即將生產的妻子。2月11日開始,劉彬一直在單位堅守,無法陪伴遠在海倫農場的妻子回哈做檢查,成為他心中無法彌補的遺憾。得知劉斌家中的實際困難,3月3日,新康監獄黨委派出車輛和人員,奔波10小時,往返600公裡冰雪路,接送劉彬妻子,並幫忙安排產檢。暖心的舉動,感動著劉彬和家人。
鳳凰山監獄民警韓念哲和雙鴨山監獄民警叢明剛,同樣因為封閉執勤,錯過了妻子產檢,也錯過了妻子分娩和寶貝出生,無法在第一時間享受初為人父的激動和喜悅。
韓念哲1月28日離家備勤,預計4月2日換防。妻子生產前,胎位不正、血壓低。封閉執勤後,無法時刻關注妻子的狀況,他心裡裝滿愧疚與想念。但對工作強烈的責任感,使他不允許自己當逃兵。單位領導了解到這位准爸爸的顧慮,向他保證,家裡有急事,『單位要人出人、要車出車。』3月12日,韓念哲的寶寶平安誕生。他說,回到家後的第一件事,想抱抱妻子,說聲對不起,你辛苦了;想抱抱孩子,告訴小家伙:對不起,你出生的時候爸爸沒能陪在身邊……
3月28日晚,叢明剛接到通知,可以換崗回家。因為沒有事前通知,打開家門,妻子看到他,『很驚訝也很激動』。3月2日叢明剛的女兒呱呱落地。一個多小時後,他得到喜訊。
他1月28日備勤隔離時,失眠、孕吐、行動不便,正在折磨著孕晚期的妻子。他知道,雖然有岳父岳母在照顧,但對妻子而言,丈夫陪伴是無可替代的。回到家,妻子說,醫院因防疫需要,產房裡不能有親屬陪伴,她獨自在產房待了很久。他不忍心追問太多細節,在他看來,讓愛人再次回憶這段經歷,未免過於殘忍。
離家61天,再回家似換了人間。抱起女兒的一剎那,叢明剛哭了。這個流淌著他血液的嬌小身軀,讓他感受到生命的重量與喜悅。他暗下決心,『以後,我會加倍對你們娘倆好。』
餘生漫長,這些錯過妻子產檢、寶寶誕生的民警,會用行動彌補對家人的虧欠。很多年後,等疫情出生的警寶長大了,媽媽會說:『嘿,寶貝,你的爸爸是抗疫英雄。他愛你,也愛這個家。』

叢明剛女兒
監獄民警談家人說的最多的就是虧欠
『他們也是普通的人,穿上這身警服纔不一樣』
從春節至今,我們和家人相守家中。龍江監獄民警卻已和家人『失聯』少則14天,多的甚至已有65天。每當談起家人,他們說的最多的就是虧欠。
胡裕楠是黑龍江省女子監獄二監區民警。17年前她『戰』非典,17年後當新冠疫情在全國蔓延,她再一次告別摯愛的親人,參加監獄抗擊疫情的第一批封閉。此時,她的母親已身患重病,兒子即將面臨高考……

暴曉平
新康監獄醫務科科長暴曉平的父親離世後,他的母親的雙眼近乎失明。為了方便照顧,暴曉平將母親接到身邊。誰知疫情凶險,責任在肩,由於工作的原因,母親只能交給同是監獄民警的妻子照顧。如果確定兒子能回家,不管多晚,老人都會等著他到家,纔會踏實的入睡。
其實,家家都有本難念的經。每個監獄民警身後,都有一個親情故事。『燦爛星空,平凡的人們給我最多感動。』監獄民警也都是普通的人,穿上這身警服纔不一樣。
守衛城池,連續高強度的工作,他們有過疲憊、無奈,也有溫暖、感動......唯一沒變的是無悔堅守、默默奉獻。連續60多個日日夜夜,他們用責任和擔當,用精細管理,將疫情拒之門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