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龍江網訊 『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這是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的生動寫照。大慶市委政法委按照中央政法委和省委政法委的部署,堅持科技應用和政法改革兩翼驅動、融合聯動,大力推進『1133』工作體系,走出了一條具有龍江特色的政法高質量發展之路。
持續豐富『1133』信息化建設體系,深入推進有大慶特點的『智慧政法』建設。
2017年以來,大慶市委政法委堅持以中央、省、市改革精神為指引,統籌推進政法機構、政法業務和政法職能改革,將改革與信息化兩大動力並軌,構建並不斷拓展『1133』『智慧政法』建設體系。從信息采集、數據匯聚等淺層次應用向全面聯通、精准辦案、智能政法等深度應用轉變,不斷提昇政法機關核心戰斗力。


建設『一個平臺』,即公檢法跨系統業務協同平臺,依托公檢法縱向專網,鋪設橫向千兆光纖,形成橫縱貫通的政法網,重點抓數據融合,打通信息壁壘,實現公檢法三系統,市、縣(區)兩級節點網絡互聯互通、信息資源共享、網上協同辦案、卷宗網上流轉。
建設『一個中心』,即大慶市涉案財物集中統一管理中心,2018年投用,總佔地面積16979平米,從涉案財物管理、流轉、處置、監督四個環節入手,創新『一站集中保管』『一碼全程跟蹤』『一網清單流轉』『一口融合處置』『一鍵實時監督』『五個一』涉案財物管理新機制,目前共保管涉案財物4700餘種,15000餘件物品。
建設『三大系統』,即『三遠』系統、智能辦案輔助系統和證據指引系統。在『三遠系統』建設上,在市看守所建設大慶市遠程快速辦案中心,設立15個遠程庭審室和遠程提審室,可實現多方同時遠程庭審、遠程提審、遠程送達、在線調查取證。法律文書智能分析、校對系統積極推廣應用,市檢察院聯合市公安局梳理總結近幾年退補案件中易發、頻發問題,已完成故意傷害、涉油類犯罪案件基本證據標准指引,嵌入辦案系統。
推進『三項機制改革』,即庭審實質化改革、繁簡分流和輕微刑事案件快速辦理機制改革、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改革。構建了有效溝通、人案配合等機制,通過遠程開庭、前置調解等手段,能簡的簡,能快的快。全市輕刑案件平均訴訟期限164天,簡易程序案件平均訴訟期限144天,同比分別下降29%和41%,刑事、民事一審案件簡易程序適用率分別達到61.4%和78.6%,市委政法委與市檢察院、市公安局聯合制定了未成年人性侵案件證據標准,對加強未成年人案件辦理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
以智能化推進政法服務提檔昇級
大慶市在全省率先建成佔地6000平方米的公安綜合服務大廳,全年無休,一站即可辦結全部公安業務。公安政務服務事項103項,其中網上辦不見面75項,網上辦跑一次24項,網辦率達96.1%。開通24小時自助服務大廳,常用的4類12項公安業務實現『即來即辦、隨來隨取』;開展『一窗通辦』改革,實現戶籍、外事、交通違處、簡易事故四個『全城通辦』。


在治安防控方面,深化『雪亮工程』建設,構建全覆蓋的數據管控社會治安『護城牆』;依托道路卡口等設備,自動采集人流、車流信息;依托人票證采集核查系統,全面『知曉人車進出』。
在矛盾調處方面,作為中央政法委訴調對接試點單位,推進人民調解參與化解信訪矛盾、訴調對接平臺規范化、專業性行業性調解體系三大建設。建立『法律服務心貼心』微信群2262個,入群人數23.2萬人,每個微信群都有法學專家、律師、調解員、公證員和法律志願者參與管理,全天候解疑釋惑。在基層鄉鎮村推廣應用『小魚易聯』等智慧調解終端,開展遠程調解、在線調解,85%以上的矛盾糾紛實現就地化解,做法被司法部譽為新時代人民調解『大慶經驗』。
在基層治理方面,建設『青少年犯罪非監禁刑判後網絡幫教平臺』,對社區在矯人員實施電子手環監控,重新犯罪率為『零』。創新實施特殊人群『互聯網+人性化』服務工程項目,推廣出租房屋『二維碼』管理、社區戒毒人員康復『微+管理』,建成智慧校園、智慧門牌,人車核查、危爆物品等App應用,『大數據+社會管理』新方式有效提昇了社會治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