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平安龍江  >  法眼視界  >  平安創建
搜 索
孫吳縣聯調共治多元化解矛盾糾紛
2021-03-23 10:56:00 來源:黑河市政法隊伍教育整頓領導小組辦公室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平安龍江網訊 按照政法隊伍教育整頓部署要求,孫吳縣公安局深刻把握新時代『楓橋經驗』精神內涵,積極組織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結合矛盾糾紛化解工作實際,出臺便民、利民、惠民舉措,解決群眾急難問題,堅持以防范化解矛盾風險為主線,主動與司法部門溝通協調,建立完善『警調銜接』機制,樹立『三融合』工作理念。

  融合『人+物』資源 增強『警調銜接』內生動力

  落實『一系列』保障。孫吳縣公安局和司法局達成『警調銜接』機制建設意見。在全縣14個公安派出所掛牌成立『駐所警調銜接工作室』,由鄉鎮(街道)人民調解委員會指派調解員駐所。14個警調銜接工作室連點成線,聯調共治握指成拳,通過整合行政調解、人民調解、輕微刑事案件調解,實現了矛盾糾紛統一受理、一站統辦,改變了過去『糾紛訴求多頭跑,部門權責理不清』的局面,構築起社會矛盾糾紛『緩衝區』。

  明確『一整套』規程。制發『警調銜接』機制操作規程,建立回避、限時調處、立卷歸檔、跟蹤回訪、聯席會議、統計報表等配套措施。同時明確公安民警、駐所人民調解員工作職責,建立表彰獎勵、量化考評等工作措施,將單位『警調銜接』工作成效與乾部提拔、表彰獎勵掛鉤,壓實工作責任,激發基層公安民警輔警工作熱情。

  開展『一體化』調解。秉承『控制增量,壓減存量』的矛盾糾紛化解目標,孫吳縣公安局著力建強警調銜接工作室調解隊伍,明確由社區民警、人民調解員、一村一輔警協同參與,一體化調解。落實首接責任制,明確由派出所接處警民警第一時間處警固定相關證據,對非警務類(不處罰性)矛盾糾紛可以邀請駐所調解員共赴現場調解;對當場難以調解的,依據操作規程,由駐所警調銜接工作室開展深層聯合調處。

  融合『情+理』原則 發揮『警調銜接』最大效應

  摸清底數。明確各單位『一把手』為第一責任人,以接處警為『晴雨表』,全面梳理近三年來3萬餘起警情,敏銳發現矛盾糾紛苗頭,聯合駐所人民調解員,對糾紛類警情跟蹤問效,建立矛盾糾紛工作臺賬。孫吳縣公安局積極下沈警力,深入轄區全方位走訪摸排,徹底排查隱患,摸清不穩定因素底數。

  分類調處。依據警情梳理工作,縣公安局將日常糾紛警情分為家庭類、企業類、權益類、民生類等類別,對『鄰裡糾紛、家庭糾紛』等家庭類糾紛,由群眾經驗豐富、擅長做群眾工作的社區民警出面;對『經濟糾紛、合同糾紛』等企業類糾紛,由通過司法考試、法律素養更高的年輕民警出面,結合法律與人情,進行調解;對『情感糾紛、婚姻糾紛』等民生類糾紛,由年長民警出面,以經驗感受,擺事實講道理進行調處。

  創新治理。深入推進『警調銜接』機制建設,有效彌補了公安機關與其他職能部門矛盾糾紛沒有移交環節的空白地帶,實現了矛盾糾紛聯調聯治,做到了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著落,且更加符合基層群眾將風俗習慣融入情理、推動矛盾糾紛化解的傳統,有效提昇了矛盾糾紛化解效能,得到廣大群眾一致好評。孫吳縣公安局會同縣司法局,成立交警大隊警調銜接工作室,及時化解群眾因道路交通造成的糾紛,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警調銜接機制得到進一步拓展,搭建起了密切警民聯系的又一道橋梁。

  融合『警+民』作用 彰顯『警調銜接』核心要求

  激發基層活力。『警調銜接』機制的實施,有效分流並化解了大量糾紛類警情,派出所職能得到明顯回歸,警力得到釋放,警務效能明顯提高,基層民警有更多精力投入到打防管控、社區警務等公安工作中。2020年,全縣刑事案件立案273起,破案231起,破案率84.6%,創近30年來最好成績。受理行政案件380起,除去涉疫和交通行政案件外,共受案315起,較2019年下降10%。

  嚴防矛盾昇級。『警調銜接』機制為解決矛盾糾紛提供了專業力量,通過第一時間的介入化解,有效提昇了矛盾糾紛調解成功率,切實減少了因矛盾糾紛導致的治安和刑事案件發生,同時也更好地將矛盾糾紛及時全面地納入公安工作視線。據調查回訪,通過全縣警調銜接工作室調處,先後將277起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解決在群眾家門口,調解金額190萬餘元,無一例重復報警,無一起『民轉訴』『民轉刑』案件發生。

  築牢安全防線。在固化『警調銜接』工作經驗的同時,基層公安民警主動延伸服務觸角,通過『警調銜接』網絡,提前掌握並介入萌芽狀態下的各類矛盾糾紛,最大限度將矛盾糾紛發現在基層、控制在基層、化解在基層。同時,強化法治宣傳,采取以案說法、入戶送法等多種方式,引導群眾通過法治渠道解決矛盾糾紛,並在糾紛調解成功後及時回訪,確保法律效果、社會效果有機統一,築牢維護安全穩定的堅強防線。

責任編輯:郭麗穎

【專題】龍江政法隊伍教育整頓進行時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