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李娜解決供用熱力合同糾紛案件在中央電視臺播出,她成了農場百姓心中的『智多星』,誰有法律難題都去找她。『我們這的很多人都管她叫娜姐。』
『娜姐是我首先叫的。』另一住戶老崔說起了緣由。2018年11月9日,嘉蔭農場下起了雪。老崔發現家裡的下水道堵了,就找樓上住戶『理論』,一時心情激動,沒談上幾句話,就吵了起來,隨後和老伴到法庭去起訴樓上鄰居。李娜接待了老崔夫妻,了解了情況後,就前往小區現場踏查和走訪,將一至四層樓的住戶召集到一起,並邀請居委會主任參與調解,各方達成了協議,隨即大家出錢、出力,一同忙活起來,下水道當天就恢復了使用。馬上辦、當天結,老崔心裡暖暖的,脫口而出:『娜姐辦事,靠譜!』
紮根法庭十七載
李娜大學畢業後就在嘉蔭法庭工作,從書記員做起,一乾就是17年。17年裡她共輔助法官辦理案件1500餘件。2015年,她通過了國家司法考試,2021年經遴選走上了法官崗位。
嘉蔭法庭管轄區域地理位置偏僻,氣候寒冷,人口稀少,僅有一條公路與外界相通。李娜曾有機會走出大山到北京發展,卻堅持留在家鄉法庭。她說,正如當初畢業沒有選擇大城市而是回到家鄉一樣,她鍾愛這個職業,心懷這塊熱土。
墾區群眾福祉的守護人
有一起調解結案的民間借貸案件,在外地打工的被告劉某按調解協議規定的時間,委托母親將8000元錢送交法庭。辦理完家事糾紛,李娜又敲響了同住這個小區的原告張大媽家房門,給她送去這筆10餘年的欠款。
農場法官李娜就是這樣用腳步丈量司法為民的距離,守護著墾區人民的福祉。今年8月,李娜在黑龍江省高級人民法院作先進事跡報告時說:『在最基層、最偏遠、最艱苦的邊境法庭工作,有艱辛,也有充盈。能第一時間感知老百姓的司法需求,以一己之力讓轄區群眾打官司不求人,於我是幸運的,也是最驕傲、最欣慰、最富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