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平安龍江  >  法律服務  >  訴訟指南
搜 索
非法集資騙走10萬養老錢
2023-02-16 11:23:39 來源:大慶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核心提示:『那時候總想著,我們是白紙黑字簽了合同的,人家不能不認賬,我的10萬元錢也沒不了。』說起這件事,李先生悔不當初。

  李先生今年80歲,住在黑龍江省大慶市薩爾圖區的一家老年公寓裡。

  老人有一件心事一直放不下:他2017年在一家財富公司投資的10萬元錢還沒有追回來。

  10萬養老錢『投』沒了

  李先生的10萬元養老錢投資給一家財富公司,當時說利息很高,但是,5年過去了,這筆錢還一直沒消息。

  據李先生介紹,2017年夏天,他女兒的一個朋友來家裡做客時,說錢存在銀行利息太少了,在信和財富公司投資很不錯,投資1萬元錢一年有974元利息。

  彼時,信和財富公司人來人往,看著生意紅火,又有熟人極力推薦,李先生便將自己的10萬元積蓄拿到信和財富公司投資。他算了一下,按照信和財富公司給出的利息,自己投入10萬元錢,一年能拿到近萬元利息。

  為保萬無一失,李先生與推薦人、信和財富公司先後簽訂了多份合同和協議。拿著這些字據,李先生放心地將10萬元錢交給了信和財富公司。

  但是李先生怎麼也沒想到,他投資的第二年,信和財富公司便因『非法吸引公眾存款』被立案偵查。

  李先生告訴記者,投資給信和財富公司的10萬元錢,是他和老伴兒省了大半輩子攢下的養老錢。如今,老伴兒不在了,子女工作都很忙,李先生便主動提出去了老年公寓。

  李先生稱,住在老年公寓每月要支付2700元費用,雖有兒女們管著,但想到自己沒影兒了的10萬元錢,十分後悔和自責。

  各類詐騙盯上老年人

  2019年6月28日,信和財富(北京)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大慶分公司因非法吸收公眾存款被大慶市公安局薩爾圖分局依法立案偵查。

  記者查詢到,李先生投資的信和財富投資管理(北京)有限公司大慶陽光分公司,營業狀態欄顯示『吊銷』。

  近年來,在公安機關破獲的集資詐騙案、電信詐騙案以及銷售保健品等為由的詐騙案中,目標都是老年人。

  在這些案件中,有不少老人和李先生一樣,省吃儉用存下來的養老錢被騙走了。

  2022年1月至7月間,7名犯罪嫌疑人流竄到大慶市區各早市,利用廉價綠蘿花、紅景天等花茶和中藥冒充名貴藥材並虛構功效,詐騙老年人錢財;

  2022年10月,楊某曾多次以『辦社保』『搞工程』為由對我市居民實施詐騙,多名被害人累計被騙金額達30餘萬元,其中多是老年人;

  2021年1月,大慶70多歲老人李某,接到佯稱是警察的騙子電話,以他涉嫌洗錢為由,將其賬戶中1000餘萬元全部騙光;

  2019年5月,一犯罪團伙以有償招募藥品廣告代言人為名,通過先期收取代言保證金的形式,對大慶市老年人實施詐騙。

  ……

  看到這些套路快繞著走

  警方提醒老人,不法分子打著『養老』『高收益』的旗號,針對老年人實施非法集資金融詐騙,很多老年人因此上當受騙。如果看到以下名目的集資或投資,請繞著走。

  以提供『養老服務』為名非法集資。

  一些機構明顯超過床位供給能力承諾服務,以辦理『貴賓卡』『會員卡』『預付卡』預交『養老服務費用』等名義,以向會員收取高額會員費、保證金或者為會員卡充值等形式非法集資。

  以投資『養老項目』為名非法集資。

  一些機構或企業打著投資、加盟、入股養生養老基地,以銷售虛構的養老公寓或者以長期出租養老床位、銷售養老公寓使用權等名義,通過返本銷售、售後返租、約定回購、承諾高額利息、『私募基金』等形式非法集資。

  以銷售『老年產品』為名非法集資。

  一些企業不具有銷售商品的真實內容或者不以銷售商品為主要目的,采取商品回購、寄存代售、消費返利、免費體檢、免費旅游、贈送禮品、會議營銷、養生講座、專家義診等方式欺騙、誘導老年群體,實施非法集資的行為。

  以宣稱『以房養老』為名非法集資。

  一些企業以非法佔有為目的,打著『以房養老』的旗號,通過召開推介會、社區宣傳等方式,誘使老年人簽訂『借貸』或者變相『借貸』『抵押』『擔保』等相關協議,抵押房屋以獲得出借資金,再將資金購買其『理財產品』並承諾給付高額利息等進行非法集資。

  別讓詐騙掏空老人錢包

  老年人社會閱歷豐富,花錢精打細算,可為什麼在面對非法集資金融詐騙時,反而更容易上當呢?

  據警方介紹,騙子往往會以各種手段誘騙老人上當。

  溫情攻勢。不法分子對老年人噓寒問暖,組織老年人開展活動、贈送禮品、免費旅游等,令老人感覺他們不是親人勝似親人,對其宣傳的『高收益』理財產品完全相信、缺乏免疫力。

  講座洗腦。不法分子會舉辦洗腦講座,用一些小禮品吸引老年人去聽,請『專家』講授養生保健知識等,再講一些投資理財知識,最後推出他們的理財產品。

  宣傳造勢。不法分子在宣傳上往往一擲千金,在豪華酒店、重要景區開展活動,僱人散發宣傳單,以進行社會捐贈等方式,制造虛假聲勢。

  高利誘惑。不法分子承諾遠高於銀行存款的利率,在集資初期往往按時足額兌現承諾本息,待集資達到一定規模後,再秘密轉移資金或攜款潛逃。

  專業營銷。一些專門從事非法集資營銷的團隊,擅長各種誘騙老年人上當的套路,非法集資者常常會僱傭這些團隊進行營銷。

  編造項目。不法分子大多通過注冊合法的企業,打著響應國家產業政策、開展創業創新等幌子,編造各種虛假項目,有的甚至會建造項目基地專門用於給投資者參觀。

  熟人做托。非法集資者經常動員業務員通過親戚朋友拉人入會得回扣和投資後有分成的手段,發展老年人投資。

  隱瞞風險。不法分子常常大肆宣傳『保本返利』『消費返利』等內容,有的還提供所謂的擔保(實為關聯公司擔保),隱瞞其投資理財的風險。

  警方提示,參與養老領域非法集資活動,不僅無法獲得高額返利,還將面臨損失『養老錢』的風險,養老需求也無法得到滿足。

  老年人在投資理財前一定要擦亮雙眼,增強風險防范意識和識別能力,警惕非法集資金融詐騙陷阱,謹防上當受騙。

責任編輯:郭麗穎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