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庭
作為審判體系的『神經末梢』
位於化解矛盾糾紛
服務群眾的最前沿
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
人民法庭成為
提供司法服務
參與基層治理的重要『支點』
將矛盾糾紛化於未發、止於未訟
今天帶大家走進忠仁法庭
看龍江法院
小法庭裡的大『楓』景
綏濱縣法院忠仁法庭成立於1988年,位於綏濱縣北部,北臨黑龍江,東與農墾二九O農場接壤,負責轄內一鄉一鎮23個村屯的案件辦理及糾紛調處化解工作,多數村屯距忠仁法庭40公裡以上,其中最遠的高利村距忠仁法庭50餘公裡。
為破解群眾往返法庭耗時費力、極度不便這一難題,忠仁法庭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牢固樹立『抓前端、治未病』理念,積極推進省法院提出的『四化四解四到位』訴源治理新格局,認真落實省法院深化推進訴源治理工作部署,積極融入社會治理,不斷優化服務措施,主動延伸解紛觸角,全面構建群眾『家門口』的解紛網絡,努力將矛盾糾紛化在源頭、解在訴前、消在萌芽,讓司法為民有速度更有溫度。
抓科技賦能
創新打造智慧解紛『一網通』
忠仁法庭轄區地域廣闊、居民分散、交通不便,群眾到法庭辦事往返需要1天時間,尤其是春耕秋收等農忙時節,村民遇到糾紛案件更是無暇到法庭打官司,往往小糾紛拖成大矛盾,甚至引發刑事案件。


法庭乾警入戶走訪
為從根本上解決轄區群眾辦事難這一問題,綏濱縣人民法院在鶴崗中院的指導幫助下,轉變思路、更新觀念,積極探索、大膽實踐,根據轄區實際情況,聚焦群眾急難愁盼,構建『一網通』訴源治理新模式,以距離忠仁法庭最遠的高利村作為試點,開通『綏法解紛「一網通」』,法官和村民可以通過網絡隨時視頻連線,回應群眾諮詢、解答村民疑問、在線化解糾紛,受到廣大群眾的歡迎。
村民打卡體驗『一網通』
『一網通』開通當天,不少村民來到高利村村委會,視頻連線法官諮詢法律問題、化解矛盾糾紛、辦理自身案件,親身體驗線上答疑這一創新舉措帶來的高效與便捷。
抓源頭治理
推動解紛觸角向前『一大步』
『我一直生活在農村,不懂法也沒打過官司,怎麼纔能把別人欠我父親的錢要回來啊?』日前,忠仁鎮康樂村村民高某九來到駐村『法官工作室』,進門便向法官連佰洋諮詢。

駐村法官工作室法官現場調解
幾年前,高某九的同村村民李某勝曾在高某海(高某九的父親)開的建材商店賒購了7800元的建築材料,如今高某海已經去世,建材商店由高某九繼續經營,但李某勝所欠的建材款經多次索要卻一直未給,這可把高某九愁壞了。
了解情況後,連佰洋法官找來李某勝,主持雙方進行調解。調解過程中,連佰洋法官耐心地對李某勝進行釋法析理,告知其高某九依法可以繼承父親高某海的債權,高某海雖然去世了,但債權卻沒有滅失,李某勝應該向高某九履行給付欠款的義務。聽了連佰洋法官的解釋後,李某勝徹底轉變了『人死債消』的錯誤觀念,當即給付了欠款,一起糾紛得到了順利化解。
駐村法官工作室揭牌儀式與座談會
類似這樣的糾紛不在少數。以前,當地村民想要到忠仁法庭打官司,來回得走近百公裡的路,極不方便。為讓司法服務更加貼近群眾,2023年,綏濱縣法院忠仁法庭按照鶴崗中院的統一安排部署,在轄內的多個村設立了駐村『法官工作室』,成立了『四員合一』解紛隊伍,法官定期下沈駐村『法官工作室』現場辦公,接待解答群眾法律諮詢,指導幫助『四員合一』人員化解矛盾糾紛,主動將解紛的觸角延伸到基層一線,大家都親切的稱駐村『法官工作室』是『老百姓家門口的法庭』,村民們更是為法庭的這一做法點贊稱頌。
抓部門聯動
解決群眾合理訴求『一條龍』
忠仁法庭認真落實『四所一庭』協作聯動工作機制,加強與司法所、公安派出所、律師事務所和基層法律服務所的協調聯動,全面匯集鄉鎮調解組織、行業調解組織等多方社會調解資源,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合力化解發生在基層的矛盾糾紛,真正打通法律服務『最後一公裡』,努力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
近日,忠仁法庭法官與忠仁鎮司法所工作人員在深入高利村開展日常聯合走訪中,村民向法官反映了自己遇到的一件煩心事兒。村民郜某爽向法官反映稱:『自己的車輛前幾天被同村村民田某成剮蹭造成損壞,維修費用總計800元,但田某成始終拒絕賠付。』法官了解情況後,遂將郜某爽、田某成兩人約到高利村村委會,與司法所的工作人員共同開展調解工作。調解過程中,法官對雙方當事人耐心進行了釋法析理,向雙方釋明了各自的權利義務,明確指出了田某成的問題所在,並告知其如不履行賠償義務所應承擔的法律後果。司法所的工作人員著重講解了調解的便利和優勢,勸說田某成積極履行賠償義務,並對雙方開展了普法教育。通過法庭與司法所的共同調解,雙方當事人最終達成協議,田某成當場兌現800元賠償款,糾紛得以順利調解。
下一步,綏濱縣法院將牢牢把握『一要二統三抓實』工作總思路,充分發揮『三爭』晉先總抓手作用,進一步積累經驗、完善措施,在做深做實駐村『法官工作室』等各項工作基礎上,推動全縣109個村『一網通』全覆蓋,以智慧化手段實現老百姓足不出戶『線上解紛』,努力打造接地氣、得民心的『楓橋式人民法庭』,以紮紮實實、踏踏實實、求真務實的優良作風推動矛盾糾紛源頭預防、前端化解,推動『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取得紮實成效,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