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涉醫矛盾糾紛『疑難雜癥』
哈爾濱南崗法院成立醫療糾紛法官工作室促進醫療行業規范管理
美容院裡割雙眼皮,術後失敗,美容院人去樓空;退休老人患上傳染病,質疑血源有問題;親人患病離世,懷疑醫院打錯針……醫療糾紛始終是矛盾排查化解領域的『疑難雜癥』之一。
2023年初,40歲的常鶴履新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南崗區人民法院院長,他發現南崗區不僅地處哈爾濱市政治、經濟、科技、文化、金融中心,還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醫療中心,全區各類醫療機構900餘家,涉醫矛盾糾紛復雜多發。為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充分能動履職,2023年3月24日,南崗區法院在哈西法庭掛牌成立全省首個『醫療糾紛法官工作室』(以下簡稱工作室)。
成立一年來,工作室交出一份滿意答卷——受理各類醫療糾紛案件158件,審結77件,調解撤案39件,電話回訪全覆蓋,推動當事人調解成果及時兌現,自動履行率達100%,實現『零強制執行』。
數據支橕協同治理
今年年初,哈爾濱市民劉小姐在南崗區一家私營醫療美容機構做了雙眼皮切開術,術後引發炎癥,眼睛紅腫長期不消,一直未見好轉。劉小姐到工作室進行諮詢,法官張雪了解情況後,依托信息共享平臺與該美容機構負責人取得聯系,通過微信溝通、耐心勸解,雙方最終達成書面調解協議且當天履行,一起糾紛化解在訴前,避免雙方矛盾進一步擴大。
『美容美甲店裡割雙眼皮、酒店客房裡打瘦臉針等情況屢見不鮮。』張雪近日接受《法治日報》記者采訪時介紹說,一些愛美人士輕信商家口頭承諾,手術失敗後商家人去樓空的情況比比皆是。
針對這一現象,常鶴要求工作室加強與醫療行政部門、市場監管部門、醫療機構的協作配合,共同研究解決醫患糾紛化解中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搭建醫療糾紛信息共享平臺。
因此,工作室在成立之初就構建風險聯防聯控網絡體系,以數字化信息共享平臺為依托,與相關行政主管部門聯防聯控和協同治理。
借用『外腦』優化資源
『智囊團、人纔庫』,是推動新時代『楓橋經驗』高質量踐行的有力支橕。
工作室負責人、哈西人民法庭副庭長蔣月姣告訴記者,針對醫療糾紛案件專業特點,哈西法庭及時建立醫療糾紛專家庫,吸納高校教授、醫療專家、鑒定機構專業人員等各類人纔24人,組建醫療糾紛專家庫,引入醫學專業力量,化解醫學專業問題,提昇了人民群眾對司法工作的滿意度和認可度。
2023年,年僅16歲的韓某因誤食有害物質導致身體不適,在鄉鎮醫院采取急救措施後轉到南崗區某三甲醫院,仍然不見好轉。隨後韓某又轉到北京市某醫療機構,豈料病情惡化,不幸離世。韓某母親悲痛欲絕,在查閱兒子醫療檔案時發現,在哈爾濱就醫過程中輸血袋標簽為B型,與兒子的A型血液不符。韓某親人懷疑『輸錯了血』是導致病情惡化的主要原因,遂向法院提起數十萬元的醫療賠償訴訟。
蔣月姣啟動專家庫輔助辦案,並調取韓某入院期間的所有病例證據,通過相關學科醫療專家分析,確認不存在錯用血袋情況,而是血袋運輸過程中其他相鄰標簽脫落所致。法官釋法明理、專家解惑答疑,韓某親屬最終決定撤銷高額賠償請求,案件得以圓滿化解。
據悉,截至目前,工作室通過諮詢專家庫專家意見,已成功化解醫療矛盾糾紛6件。
關口前移巡回治理
在常鶴看來,工作室應該將多元化解力量進一步延伸到『診療中』『病床前』。
為此,工作室在轄區4所重點三甲醫院掛牌設置『醫療糾紛巡回法庭』,組建諮詢、調解、訴訟『一診通辦』專業團隊。
哈爾濱市退休老人在體檢中發現感染了傳染病,懷疑是2019年在南崗區某三甲醫院就醫過程中輸血導致。
2023年4月,『醫療糾紛巡回法庭』受理該起案件。法官紀帥兵根據原告申請調取了血漿捐獻者的信息以及預留的血液樣品,並協調血液中心、疾控中心、鑒定機構、有資質的檢測機構等,最終確定病毒來源並非醫院和血庫。
『工作室成立以來,醫療糾紛案件平均鑒定周期同比縮短97天,通過訴前鑒定機制,成功調解案件12件。』紀帥兵告訴記者,哈西法庭建立了『訴鑒對接綠色通道』,目前已與北京、上海、重慶的4家權威鑒定機構建立『綠色通道』,形成了定點速鑒制度。
南崗區法院牢固樹立『抓前端、治未病』理念,堅持案件辦理與訴源治理協同推進,綜合發揮司法建議、示范訴訟等源頭促治作用,預防類案高發。『規范血源運輸管理、清理醫美機構亂象、加強從醫人員警示教育……』蔣月姣介紹說,工作室還結合辦案實例,將醫療行業存在慣性問題、類案問題向相關行業主管部門發出多份司法建議,促進醫療行業規范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