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市緊緊抓住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城市的重大機遇,堅持民意導向、問題導向、結果導向,聚焦體制機制、工作布局、治理方式現代化建設,緊盯短板弱項,統籌規劃布局,全面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
一、注重頂層設計,明晰規劃建設『路線圖』。哈爾濱市委、市政府出臺《關於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的實施意見》,系統規劃我市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整體布局,編入『十四五』經濟發展規劃,從更高層級、更寬視野、更高標准全面推動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出臺《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實施方案》,確立了涉及57個部門的495項可量化、可評價的年度建設任務。組建由市委書記任組長的市委平安哈爾濱建設領導小組,全面承接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建設任務;市委書記親自主持召開試點工作推進會,凝聚思想共識,增強行動自覺。將2020-2022年分別確定為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的啟動推進年、攻堅突破年、鞏固提昇年,重點推進『強基固本、基層治理五治融合、立體化防控體系、公共安全管理、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智慧城市建設』等『六大項目』板塊建設,積極構建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的『四梁八柱』。
二、壓實責任主體,實行監督指導『全覆蓋』。把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成效納入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乾部政績考核指標體系,將考核結果作為領導班子和領導乾部業績評價的重要依據,與領導乾部晉職晉級、評優評先、獎勵懲處掛鉤;納入區縣(市)、市直部門《責任狀》,壓實落靠主體責任,實現了市級頂層統籌、縣級組織實施、部門主打聯動。將試點工作納入市委、市政府重點督辦事項,全面推動高質量建設。建立月通報、季調度、半年評估及工作述職等制度,完善項目設定、責任分解、任務下達、動態管理、評價驗收、問題反饋、考評考核、問責追責的閉合式管理機制。建立市領導分戰線督導督查制度,將建設任務『打包』進行分解,責任領導結合推進全市重點建設項目,同步部署、同步督導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建設。健全常態化督導制度,采取部門自查、互查及抽查、評查等方式,密切掌握建設任務進展。
三、加強基層治理,堅持關口前移『解難題』。把黨的建設貫徹於基層治理的各方面和全過程。在市級層面,突出抓好城市基層黨建總體規劃和全面指導;在區級層面,突出區委『一線指揮部』作用,強化基礎保障和能力建設;在街道層面,統籌推進社區、駐區單位、新興領域黨建融合發展;在社區層面,強化政治功能和服務功能。目前,92個市直機關與72個街道結成包建對子,437個區縣(市)直單位參與進來,2.1萬餘名黨員乾部到社區報到,各類商圈建立黨組織208家。在城市社區,推廣『123+N』居政剝離社區治理新模式,堅持黨建引領,建立社區睦鄰中心、綜合服務中心,實行居委會『全崗通』、公共服務『全科通』和社區服務管理『全網通』服務制,集聚N個多元化社會服務力量,有效解決了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裡』問題;在農村地區,推廣五常市『1+3+N』綜合服務管理模式,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完善專業合作社、村工會、便民服務站平臺,組建各類協會,數十萬農戶受益。
四、發揮市域優勢,防范化解風險『強源頭』。健全『多元調解參與、訴(檢)調對接』等八大工作機制,推動行政職能部門履職盡責;加強專業調解組織建設,強化『三調聯動』;依托社區『法律診所』、民主協商委員會、『家+和巾幗婚調工作坊』等第三方調處平臺,推動民事民議、民事民辦。以治安復雜區和政治核心區為『點』,以城市主乾道為『線』,以居民小區、學校等為『面』,實施疊加式布警;圍繞『場區、站區、景區、醫圈、商圈、校圈』等『三區三圈』內重點防控目標,梯次打造『一、三、五分鍾』巡控處警圈。今年1-8月份,全市刑事案件發案同比下降4.1%,八類案件同比下降29.6%,治安案件同比下降31.3%。聚焦與人民群眾生產生活聯系最緊密、人民群眾反映最強烈的領域和問題,全面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做實做細公共服務各項工作,源頭降低社會穩定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