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茫浩瀚的小興安嶺上,綿延著400萬公頃的浩瀚森林和近4萬公頃的原始紅松林。而貫穿其中的702條大小河流,不僅對涵養黑龍江、松花江兩大水系的支流通暢、維護三江平原生態安全具有重要意義,也為伊春檢察機關開展河湖流域生態環境公益訴訟監督提供了良好的司法實踐基礎……
近年來,針對境內河湖流域生態系統的完整性、稀缺性和保護的重要性、緊迫性,伊春檢察機關充分發揮公益訴訟檢察職能作用,為河湖流域生態環境永續發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健全制度機制
織密河湖領域生態環境保護防控體系
為進一步促進各級相關責任單位依法認真履行監管職責,提昇河湖流域生態保護整體工作合力,在該院公益訴訟部門溝通協調下,與相關職能部門會簽《關於協同推進全市河湖長制工作的意見》、《關於在辦理公益訴訟案件中加強協作配合的暫行辦法(試行)》、《關於加強全市生態環境公益保護協同聯動的意見》等河湖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機制6份;建立了檢行聯動、信息通報、線索移送等工作機制,以及與紀委監委線索雙向移送及辦案協作機制,創新了『河(湖)長+檢察長』依法治河新模式。
2022年以來,已移送破壞生態環境違法違紀線索8件,助推了河湖流域水污染防治、水環境改善、水生態修復等工作全面落實。
融合一體履職
健全完善河湖流域保護司法辦案模式
該院充分發揮檢察一體化優勢,堅持以司法辦案為中心,加強全市河湖流域生態環境保護,促進生態文明建設高質量發展。
優化公益訴訟檢察職能,維護河流生態領域社會公共利益。加強公益訴訟線索梳理、統計、研判、分流工作,制定《伊春市檢察機關關於建立公益訴訟辦案協作機制的實施意見(試行)》,建立檢察機關內部辦案信息共享、線索移送工作機制,2022年以來,收集相關案件線索51條,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23件。
積極貫徹融合監督理念、落實監督辦案一體化的要求。嘉蔭縣檢察院辦理王某立非法開墾林地公益訴訟案件中,將案件線索同步移送至刑檢部門、民事行政檢察部門,對涉嫌犯罪問題監督公安機關立案,對司法機關違法問題向司法機關檢察建議,在有力追訴犯罪的同時,強化了河流水域保護和森林生態安全,工作做法在檢察日報刊發。
踐行恢復性司法理念,積極創新實踐『刑事打擊+公益訴訟+生態修復』辦案模式。建立伊春檢察公益林暨生態修復實踐基地,將檢察公益訴訟制度與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有效銜接,教育引導當事人以補種復綠、替代性修復和繳納生態環境損害賠償金等方式,對受損生態環境進行修復,現已修復黑龍江流域沿岸林地802.16畝,補植復綠樹木7687棵,促進收繳生態環境損害賠償金13796.75元。
堅持專項牽引
助力河湖流域沿岸水清岸綠
該院對轄區內10個基層院劃分南、中、北三個生態檢察功能區,采取『兩級院協同、片區基層院協同、檢察機關與執法司法機關協同』工作模式,針對涉河湖流域重大案件,組成工作專班,實行兩級院一體辦案;針對片區內相互交叉的重點案件,實行基層院聯動辦案;針對涉多部門同共管理的案件,由檢察機關牽頭組成司法執法工作組,共同辦案,增進工作合力。
以專項行動為牽引,先後開展『母親河』、河湖『清四亂』等7項公益保護專項監督活動,對水域岸線違法采砂、堤壩安全、污染排放等問題全面排查核查,依法打擊河湖流域違法行為。組織開展由市檢察院為主導、各基層檢察院為主體,公安、農業農村局等部門共同參與的『守護伊春母親河—湯旺河』行動,跨行政區域進行公益保護監督,有效推動解決各行政區域交界水域執法監管空隙,及時消除河湖流域保護邊緣盲點。
2022年開展的『礦山生態公益保護』專項監督活動中,把企業經營中加強黑龍江流域水資源保護作為專項監督的一項任務推進落實,助推水安全和水資源優化利用,得到市政府主要領導充分肯定。
聚焦治理重點
擦亮守護河湖流域安全檢察底色
始終將人民群眾訴求至於首位,找准突出問題和治理短板,及時發現監管漏洞,該院針對山水林田湖草項目建設過程匯總發現的問題,依法向市水務局、市林業和草原局等4家單位提出社會治理檢察建議,督促及時進行整改,推進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鐵力市檢察院針對伊春鹿鳴礦業尾礦庫4號溢流井發生傾斜污染事件,及時開展保護呼蘭河流域備用水源地生態公益訴訟監督,保障居民用水安全,得到當地黨委政府高度肯定和人民群眾高度評價,相關經驗被檢察日報報道。
湯旺縣檢察院在對湯旺河國家公園生態環境進行公益保護辦案過程中,督促行政機關清理恢復違法佔用河道內土地23.5公頃,助力清理河道『四亂』。其《湯旺縣檢察院探索『河湖長+檢察長』工作機制開展『母親河』公益保護專項監督》經驗做法,被最高檢、省河湖長制辦公室、省檢察院編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