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為給農村的姐妹們討公道,巴中市巴州區優秀大學生村官蔣璐燕在所掛包的巴州區興文鎮關公村建立了一個『婦女維權站』,免費為農村姐妹們維權。3個月以來,蔣璐燕和村乾部一起已成功調解各類糾紛15起,為缺乏文化、法律知識淡薄的52名農村婦女討回了公道,也使這個昔日的上訪村首次出現了『零上訪』現象。
昨日,省婦聯權益部負責人稱,這個由女大學生村官建立的村級婦女維權站,在我省尚屬首例。
大學生村官建『維權站』
今年26歲的蔣璐燕是雅安市石棉縣人,2007年10月,她被分配到關公村任黨支部副書記。2008年,她以第一名的考核成績,被評選為優秀大學生村官。
蔣璐燕建婦女維權站的想法,來自於親眼所見的兩件事情。2008年春節後的一天,關公村67歲的張明秀老大娘來找她,張明秀的兒子媳婦外出打工,一人在家種地,見鄰居魏新成屋前的一片竹林荒了她家土地,便多次要求魏新成砍掉竹子,和其發生爭吵並被打傷。蔣璐燕和村乾部趕緊為張明秀、魏新成調解糾紛。第二天,又一個年輕婦女攔住了蔣璐燕的去路:『蔣書記,我老公外出打工8年都沒回家了,還在外面養了女人。我找他離婚,他不肯,還威脅我。你看咋整喲?!』
兩個農村婦女的遭遇讓蔣璐燕陷入沈思:關公村5個組有婦女400多人,其中留守婦女230多人。因丈夫不在家,加之文化少、法律意識淡薄,一些留守婦女的合法權益經常遭侵害。如何纔能保障她們的合法權益?在一次有村民代表和黨員代表參加的村委會議上,蔣璐燕將建立婦女維權站的想法提交給大家討論,得到了村支書和大多數黨員的支持。
今年3月8日,蔣璐燕將自掏腰包定做的『巴州區興文鎮關公村婦女維權站』牌子掛在了村委會辦公室門口,同時將印有自己手機號碼的維權卡一一發放給大家。
運行3月成功調解糾紛15起
自從蔣璐燕成功為村裡的幾名婦女維權後,9名婦女紛紛自願加入到蔣璐燕的婦女維權站,村上一位德高望重的70多歲的老人也主動參加,幫助婦女維權。
維權站成立3個月以來,蔣璐燕和關公村的乾部一起成功調解各類糾紛15起,為52名農村婦女『討回了公道。』
興文鎮黨委書記苟中良坦言,關公村『婦女維權站』建立時,鎮上只把它只當做一個試點,想不到效果很好,很多矛盾在村上就化解了。從今年3月至今,關公村首次實現『零上訪』。據苟中良介紹,興文鎮將發動大學生村官在該鎮3個村建『婦女維權站』。
蔣璐燕說,目前,婦女維權站存在的主要問題是沒有經費,缺乏專家指導以及活動場所等,她打算聯系巴中的大學生村官,建立多個維權站,共同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婦女兒童。
省婦聯:這在我省尚屬首例
巴中市婦聯副主席何玉華說,巴州區興文鎮關公村婦女維權站是巴中市第一個村級婦女維權站,它充分發揮出了大學生村官的引導作用,是維護農村婦女合法權益的重要方式,巴中市將在全市范圍內推廣。
昨日,省婦聯權益部負責人稱,這個由女大學生村官建立的村級婦女維權站,在我省尚屬首例。這種維權模式讓很多基層婦女的維權問題不出遠門就可以解決,確實是一個創新,值得完善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