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平安播報 地市動態 見義勇為 反腐直擊 政法綜治 警方傳真 平安創建 政法文化 公告發布 訴訟指南 信息公開
精彩專題 檢察風雲 法院天地 司法之窗 消防安全 交通安全 龍江律師 以案說法 護航龍江 圖片精選 視頻在線 最新稿件
   
站內檢索    
老人砸30輛違章車續:承認行為違法稱不後悔
2009年07月13日 10:05:48  平安龍江網 【 字體:
 人物簡介

      閻政平,74歲,退休語文教師,家住蘭州市七裡河區金港城小區,因用磚塊連砸違章車輛而引起關注。

老人揮磚砸向違章車

老人揮磚砸向違章車

貼在信號燈柱上的『宣戰書』     

對話動機

      7月9日晚,蘭州七旬老人閻政平,在所住小區門前人行橫道上,兩個多小時的時間裡,連砸14輛闖紅燈的違章車,引起社會關注和熱議。

      有人贊成他的行為,認為闖紅燈的司機拿他人性命當兒戲,應該得到教訓;也有人反對他的過激行為,認為砸車也是違法行為,不應提倡。

      昨日,針對砸車引發的話題,本報記者電話采訪閻政平。

      另據《蘭州晨報》報道,昨日,蘭州七裡河交警大隊,加大對金港城北門前斑馬線上車輛不禮讓行人的查處力度,並派警到小區門前執勤,斑馬線上幾乎沒有了車輛闖紅燈的現象。

      7月9日晚,在小區門口砸了14輛闖紅燈的汽車後,74歲的閻政平和他手裡的板磚,成了熱門話題。

      他是蘭州市七裡河區金港城小區居民,『多次在斑馬線上差點被撞死』的經歷,讓他萌生砸車念頭,意圖用這種激烈的方式,表達對違章司機漠視行人生命權的不滿。

      閻政平承認,砸車是違法行為,但是他又反問,『有別的辦法嗎?』

    這位退休語文教師,平日裡儒雅坦蕩,喜好文學和攝影。那一夜的砸車之舉,讓他博得了從『老英雄』到『瞎胡鬧』的諸多不同評價。     

還沒有警察跟我正面接觸過

      新京報:你砸車的時候害怕嗎?

      閻政平:不害怕,我可以說是『蓄謀已久』,各種情況都想到了,不會怕。

      我計劃好了砸車的時間、地點、砸車的部位,我要保證自己安全,也要保證車內人員安全,車窗玻璃我就不會砸。

      新京報:砸了多久?

      閻政平:7月9日晚上,從7點多砸到9點多,我自己數有14輛車被砸。

      第一個被砸的是出租車,他下來找我理論,我問他是想找事,還是想賺錢?想賺錢,趕快開車走,吸取這個教訓;想找事,我打電話報警,讓警察過來評評理。

      他聽了我的話,加上有群眾已經開始用拳頭砸他的車,他就只好走了。

      新京報:現場群眾對你的行為有何反應?

      閻政平:小區門口聚了很多人,我每砸一輛違章車,人們就叫好。有一輛車被砸後,開出好幾十米,司機停車報警,說是有人聚眾鬧事。不久,警察來了,還沒找到我,群眾就圍著警察說,為什麼要找人家老頭的事兒,這個司機闖紅燈,你們怎麼不管?

      警察可能發現事實與報警不符,就回去了。

      新京報:後來警察沒再找你?

      閻政平:時至今日,還沒有一個警察跟我正面接觸過。在我砸過的第二天,新聞鬧大了,砸車的地方來了5個警察維持秩序。

      我想,警察一來,我再砸就不合適了,本來我想連砸一星期的。

      新京報:很多人支持你,有沒有人跟你一起砸?

      閻政平:有人想參與,我堅決反對。我一人做事一人當,別人一插手,制造出啥災禍來,我負責不起,也於心難安。

    我砸車的那個路口,在附近民憤極大,所以纔有那麼多人支持我。這個路口在去年年初,還沒裝紅綠燈,就撞死過一個老太太。誰知道裝了燈,照樣很危險。     

砸不砸車以是否闖紅燈為標准

      新京報:你什麼時候開始有了砸車的想法?

      閻政平:有好長時間了。我退休十幾年來,一直喜歡攝影,還經常騎著自行車下鄉。這幾年,汽車越來越多,也越來越不講規矩。

      我現在自行車是不敢騎了,但還是喜歡戶外運動,每天都要到小區對面的百合公園放風箏、散步。可是,好幾次差點被汽車撞死在斑馬線上,有紅燈,司機們好像看不到。

      不光我們小區門口,市區很多路口,你要是怕死,二三十分鍾也過不了馬路,汽車根本不會讓你。

      新京報:有沒有直接觸發你砸車的導火索?

      閻政平:7月7日,本地的報紙說,今年前6個月,蘭州有6個人被撞死在斑馬線上。我就想,不能再拖了,決定在小區門口砸車。

      早在今年春天,我氣不過,在這個地方也砸過一輛車,動靜沒這回大。

      新京報:那天晚上,如果遇到特殊牌照的車闖紅燈,你還會砸嗎?

      閻政平:我還砸。我開始砸車就想好了,砸不砸車,以車闖沒闖紅燈為唯一標准。

      新京報:當時有人下車找你的事嗎?

      閻政平:有兩個司機下車跟我吵,我說汽車應該禮讓斑馬線上的行人,見到行人應該減速甚至停車,這是公認的文明准則,你們懂不?

      但是,我發現,那些小車司機遇到有電子眼,和大貨車經過的路口,就會比較老實。他們也怕罰款,也怕被別的車撞上,也知道珍惜自己的生命,可為什麼偏偏不把別人的生命當回事呢?

    我砸車那天晚上,有一輛車闖線從我身後猛衝過去,擦過我的身體,等我反應過來,想扔磚頭過去,胳膊已經舉不起來,被擦傷了。     

都憋著一股氣,不是我一個人的問題

      新京報:有人說,你可以舉報這些違章司機,不一定非要以身犯險。有沒有考慮過在路邊給闖紅燈的車拍照,再交給警察?

      閻政平:我年紀大了,兩年來很少動相機,也沒時間和精力天天守在那裡。再說,我拍幾張照片給警察,即使處罰了他們,也造不成大的影響。他們下一次路過這裡,說不定還要闖。

      新京報:你想要什麼樣的影響?

      閻政平:全社會都正視這個問題,讓死在斑馬線上的人少一些,尤其像我這樣的老人,在馬路上規規矩矩走路,說不定就禍從天降。

      你看,蘭州前半年死在斑馬線上的6個人,沒成大新聞;我一砸車,反倒成了大新聞。那6條人命,難道就沒我砸車重要嗎?

      新京報:有人批評你,也有人支持你,網絡調查顯示,78%的人投票贊同你的做法。你對此怎麼看?

      閻政平:大家都憋著一股氣。這不是我一個人的問題,也不是我們小區和蘭州市的問題,是全中國普遍存在的問題。我覺得,很多人都有類似經歷,大家應該站出來維護我們的權益。

      新京報:你一名老翁上街砸車,來制止闖紅燈,有人認為是法治的悲哀,你覺得呢?

      閻政平:這是『小事大問題』。警察也想管呀,可是管不住。我砸車第二天,來了好幾個警察執勤,我在旁邊站一會兒,發現只要警察一不留神,有的汽車還是能闖就闖。

    所以,這個不能簡單地怪警察。     

我是個人行為,不鼓勵人們去砸車

      新京報:可是有司機說,有的行人在過馬路時,很多人也不看紅綠燈,不走斑馬線。

      閻政平:這種情況確實存在。交通安全並不只是汽車的責任,大家都要注意。具體到我本人,我從來不違反交通規則,我老老實實走路,還提心吊膽呢。

      新京報:你的親戚朋友有沒有開車的,你坐他們的車,會禮讓行人嗎?

      閻政平:兩個親戚有車,我一坐他們的車,就要求他們遵守交通法規,他們都聽我的。我覺得這個要將心比心,互相體諒,開車的人也有步行走路的時候。

      新京報:家裡人支持你砸車嗎?

      閻政平:不支持,兒女都勸我別再砸了,怕我被車撞,也怕人報復我。我看報紙說,這個路口准備裝電子眼,那就好了。我原來打算砸一個星期,現在就先緩緩吧。

      新京報:有人說你砸車是違法行為,你怎麼看?

      閻政平:我承認我違法。事發後,親戚朋友,還有我的學生,都給我打電話。有個朋友說我是『以違法行為,制止違章行為』(記者注:機動車闖紅燈其實是違法行為),我認為說得非常好。

      不過,我不激烈一點,又哪能造成這麼大的影響?我不後悔,我也是被逼的。

      新京報:如果對你的學生,你會不會鼓勵他們用砸車,來教訓闖紅燈的汽車?

      閻政平:不會,我不願意看到學生去惹禍,我也並不鼓勵人們去砸車。我是個人行為,還是那句話,一人做事一人當,別人沒必要學我。

      新京報:想沒想過,警方有可能拘留你?

    閻政平:想過,但拘留並不是我考慮的首要問題。我主要目的是造成影響,讓全社會重視這個人命關天的斑馬線。我想找一個律師顧問,請教一些問題。我砸車,但我也尊重法律。     

我會不會再砸,也很難預料

      新京報:被你砸過的車,後來有車主找你索賠嗎?

      閻政平:有,我聽鄰居說有個小伙子過來找我,說那天晚上被我砸了車,想讓我賠。

      新京報:你會賠嗎?

      閻政平:賠不賠錢先不說,我會請媒體到場,咱們各擺各的理,看看究竟是誰的責任。

      我要對被我砸車的人說,請諒解我的苦心,我沒有惡意,屬於被逼無奈。也請全社會重視交通安全,尊重生命,不要闖線闖紅燈。

      新京報:現在你覺得砸車的目的達到了嗎?以後遇到汽車再闖紅燈,還會砸嗎?

      閻政平:應該說初步達到了我的目的。媒體這麼報道,這有轟動效應,會有一些作用的,但,是不是那個路口以後就安全了,這個很難說,我會不會再砸,也很難預料。

      新京報:你覺得自己是個怎樣的人?

      閻政平:我做了30多年語文老師,喜歡看書寫東西,寫我十幾歲從山西老家逃難到蘭州的經歷。這是我的一面,另一面,我喜歡打抱不平。

      新京報:以前有過什麼打抱不平的事情?

      閻政平:我每天過這條馬路,是要去對面的百合公園玩。這個公園是區政府建的開放式游園,前幾年租給一個什麼嘉年華經營。

      我就給政府寫信,公園是老百姓的錢建的,不能讓一個部門為了點租金租給私人,讓老百姓不能進去玩。

      新京報:你的反映有用嗎?

      閻政平:可能有點用。前年公園的租期結束,我聽說政府不同意續租,就又成了公共的地方了。

      新京報:此前關於你砸車的報道都用了化名,你介意向公眾透露你的真實姓名嗎?

      閻政平:事情到這個份上,我也不在乎了。我叫閻政平,政府的政,平安的平。

作者:    來源:中國平安網—新京報  編輯:程赫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