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北網7月13日訊近日,哈爾濱市道裡區光華小區104棟一樓的酒店起火,因樓道內多處消防栓閥門、零件丟失損壞,當救火人員開啟消防栓滅火時,水從管道傾瀉而出,導致整棟樓幾十戶居民家同時被淹,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居民小區樓道內的消防設施如果存在丟失不健全、破壞嚴重等情況,一旦發生火災就不能進行先期自救,存在不容小覷的安全隱患。
走訪:消防設施殘破不全9日,記者來到道裡區工程街186號居民小區四單元的樓道內看到,從1層到頂層消防栓栓內的水槍、水帶、閥門等設施已基本丟失,只剩下一個光禿禿的水龍頭,三樓和四樓的消防栓箱內如今堆滿了飲料瓶、塑料袋等雜物,成了居民的儲物間。
隨後,記者又來到道外區大新街附近的居民區,在大新街283號三單元內,二層、三層和五層的消防栓外鐵門已經丟失,被人用木板和釘子釘死。在大新街275號的居民樓,消防栓的外門上被貼滿了密密麻麻的小廣告,部分消防栓的外鐵門已經鏽死,記者幾次用力均無法將其打開。
在香坊區增福街174號2單元樓道內的消防設備也全部丟失,據居民王女士講,剛入住時樓道內的消防設備一應俱全,但最近纔發現,水龍帶、閥門、水槍等防火器材零件不知何時已被人偷走了,連消防栓的鐵門都難遭幸免,如今消防栓已經面目全非,成了擺設,給全樓居民的防火安全埋下了隱患。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安埠小區、安昇街附近等地居民樓樓道的消防栓均存在缺損嚴重的情況。
探因:物業管護亟待到位記者從市房產住宅局了解到,2007年,針對小區內配備的消防設施不齊全或遭到損壞、消防設施形同虛設而導致一些本可以降低損失的火災不能得到及時有效控制的問題,市房產住宅局和公安部門聯合制定了《哈爾濱市住宅物業消防安全管理辦法》。《辦法》規定物業管理企業有義務配合公安消防部門做好本住宅物業管理區域的消防安全監督管理工作,物業公司要定期對共用的消防設施器材以及消防安全標志進行檢查、維護和保養。
對於小區樓道內消防設備缺失的問題,記者聯系到負責光華小區的哈爾濱愛家物業公司,據李經理講,居民樓道內的消防設施價格不菲,由於經費問題,物業公司無力承擔其更換和維修的費用,由於物業人手有限,沒有精力對其看護,所以只能靠全體居民共同監督和管理樓道內的消防設施。
專家:未雨綢繆防患未然記者從消防部門了解到,消防栓箱內應配有水槍、帶有連接卡口的水帶、報警器以及閥門、卡口齊全的消防栓。這些消防設施隨著樓房建設完成,也應一同配備到位,特別是10層以上備有電梯的樓層,更是不能缺少。一旦發生火警,消防部門從接警到達現場、實施撲救也需要一定的時間,居民樓內的消防設施主要是供居民撲滅初級火災時使用的器具,如果設施齊全,居民便可就地進行自救,將火災的損失減少到最低。另外,消防隊員在撲救時也需借用這些設施,以提高撲救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