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北網8月5日訊 得知黃治軍身負重傷的消息後,道裡區迎賓小區100多位居民,將城鄉路派出所圍個水泄不通,他們強烈要求所領導帶他們到醫院為黃治軍獻血,有的還留下姓名和電話,隨時准備願為搶救黃治軍奉獻一切。
是什麼,讓他們對這個小小片警傾注了這麼多的感情。
『變換的是職業,不變的是軍人的赤誠』
黃治軍在連長的任上轉業到公安機關工作後,本色不改,他常說:『變換的是是職業,不變的是軍人的赤誠。』
黃治軍認為,當警察就應該當片警。上到天文地理,下到個人信息全得明白;大到刑事案件,小到雞毛蒜皮全得辦理。片警的工作直接面對百姓,是一個全天候、全方位的崗位,具有極大的挑戰性。作為片警,要受得了委屈,經得起諷刺,扛得起打擊,耐得往寂寞。而且,文能規范執法、引領信息時代;武能震懾犯罪,使其聞風喪膽。
剛到公安機關工作時,黃治軍深知自己不懂公安業務,充其量只能說是一腳門裡,一腳門外,要想真正成為行家裡手,光有熱情不夠,必須加強學習。他把學習當做邁出軍營走進警營的『通行證』。為了盡快拿到這張『通行證』,他向老民警請教,向書本學習,幾個月以後,他不僅掌握了公安業務基礎知識,而且還能熟練運用相關法條。如今的黃治軍,是城鄉路派出所人人敬佩的科技強警小教員。
『警不愛民,民怎麼愛警』
熟悉黃治軍的人都知道,他最為可貴的是朴實的本性——把百姓當親人。
2008年年底,在擔任迎賓小區社區民警之後,黃治軍更忙了。白天,他深入小區巡邏防控,晚上,拎著電腦,到各家各戶錄入人口信息。有時遇到不配合工作的居民,黃治軍不急不惱,一次不成,兩次,兩次不成,就再來一次,真誠的態度感動了居民,迎賓社區副主任董燕主動協助他做工作。
工作中,有居民反映,小區沒有聲控燈,夜晚不敢出門,黃治軍就自掏腰包及時安上。如今,他負責的迎賓小區101到104棟樓,每個單元都安上了聲控燈。居民馮忠平說:『聲控燈雖小,但它點亮的卻是百姓的心!』
還有居民反映,小區內有座垃圾山,既影響環境衛生,又阻礙居民通行。黃治軍花幾百元錢,僱來卡車,組織身強力壯的居民,運了十幾車,徹底搬走了垃圾山。55歲的居民溫玉琴主動參加了勞動,她說:『小黃可賣力氣了!那天正趕上下大雨,我們都勸他進屋避雨,可他就像沒聽見一樣,脫下警服,光著膀子裝運垃圾,看他一身汗水,一身雨水,一身泥水的樣子,我們既心疼又感動!』
為了零距離服務群眾,黃治軍自費制作了大大小小、五顏六色的警民聯系卡,大的貼在居民樓牆上,小的發到居民家中,那上面除了民警服務承諾和聯系電話之外,還有安全防范小常識和各種應急電話號碼。
黃治軍責任區的居民不願意打110,遇到需要報警的事情,總是習慣性的給他打電話。黃治軍只要接到電話,不管身在哪裡,總是以最快的速度到達現場,已成功地調解了多起治安案件。現在,迎賓小區各類糾紛明顯減少,居民們和睦相處,親如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