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北網11月20日訊近日,記者從哈爾濱市道裡區檢察院了解到,目前青少年犯罪逐年呈上昇的趨勢,其主要以團伙形式居多。他們大多以滿足物質享受為主,想法簡單,下手狠,通過搶劫、盜竊達成目的,而犯罪主體多以來自於農村的未成年人及單親家庭子女為主。
追求物質享受
據檢察官講,目前很多未成年人心理很脆弱,當他們生活、學習中受到某種刺激時,其便會表現出與周圍的社會環境相悖的情形,導致心理矛盾惡性膨脹。還有不少未成年人為了追求物質享受,逐漸地向侵害他人財產方面轉化。
家住哈市道外區新發鎮的兩名男青年小光和強強自從初一輟學後便在社會上游蕩,兩人不學無術,平日最愛去的地方就是網吧,由於家庭生活困難,當他倆沒錢時,就到建築工地偷些廢鐵賣錢。今年5月的一天,兩人從道裡區一家網吧回家時,竟打起了搶劫的主意,『我們搶出租車吧?』小光的建議得到了強強同意,兩人坐上出租車後到達道外區的一個小鎮,這時坐在副駕駛位置的小光說:『哥們,知道我們乾什麼的吧?我們身上背點事,把你兜裡的錢都拿出來。』的哥將儀表盤上的100多元交給小光後,不僅沒有讓小光滿意,反而遭到了小光的威脅:『你就這點兒錢嗎?別讓我翻出來,翻出來就打死你。』二人將的哥的衣服翻了一通,留下了一部手機後將的哥趕下出租車。
為朋友『出氣』
近年來,未成年已由非暴力犯罪向暴力犯罪甚至嚴重暴力犯罪方向發展。今年2月,兩名互不相識的女孩在逛街時發生了口角,並叫來了各自的男友為自己討公道。雙方各自糾集了四五名稚氣未脫的朋友,相遇後便開始了一場惡仗,板磚、砍刀、匕首在混戰中揮舞,惡戰開始沒多久便被趕來的民警制止,但年輕氣盛的青年人還是被砍得遍體鱗傷。
在偵查過程中,參與斗毆的一名16歲男孩徐某對自己用刀砍傷人的事實供認不諱,但卻沒有絲毫認錯的態度,『我朋友挨欺負,我能不上嗎?』令辦案人員吃驚的是,徐某在接受詢問時的敘述有條不紊,而其他幾名參與斗毆的未成年人也如出一轍的冷靜,絲毫沒有因為自己的過錯顯出一絲悔意。
他們需要關愛
『通過對未成年進行制裁而提昇他們的素質品質,倒不如從關愛他們的身心發展入手。』辦案檢察官認為,未成年人普遍存在法律意識淡薄,價值取向模糊,有些不知道違法犯罪是什麼,甚至質疑和蔑視法律。同時,一些未成年人在對物質和金錢的追求上缺乏理性認識,致使相當一部分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是為了追求感官的刺激和物質的享受而走上搶劫、盜竊的犯罪道路。
面對著種種問題,檢察官建議,社會應給與這些迷失的孩子予以關愛和正確的領導,加強未成年人思想品德教育,提高孩子們的社會責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