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原標題:20年未聯系的一位同學突然來電求幫忙,半月後發生蹊蹺事兒
被騙6萬元疑是老同學搗鬼
東北網11月17日訊 大多時候,同學之間的感情真摯且純粹,即便早已各奔東西,即便多年未見,那份同窗情也一直被很多人珍藏心底。
就是因為如此,當一位20年前的同學來電求幫忙時,張女士毫不猶豫地答應了。只是,當她莫名其妙地被騙了6萬元錢時,她怎麼想這件事都可能與突然聯系自己的那位老同學有關。
老同學突然來電
家住讓胡路區的張女士經營著一家餐飲連鎖店,雖然辛苦忙碌,但收獲頗豐,身邊人幾乎都知道張女士家境殷實。
10月25日,張女士突然接到一個多年未見的男同學打來的電話,對方說,在其他同學那裡知道了張女士在大慶,並得知了張女士的聯系方式。
在校時,這位初中同學與張女士不在一個班級,並且也不是特別熟。但不管怎樣,既然是多年未見的家鄉同學來電,總讓張女士感覺格外親切。聊天中,張女士得知,這位同學在北京工作,貌似混得還不錯,張女士也毫無戒備地講了一些自己的情況。
聊了一會兒,這位同學稱,他有個安徽的朋友,想辦一張大慶的電話卡,因為在外地買不到,所以想讓張女士幫忙購買一張電話卡。張女士雖然有心幫忙,但想到現在的電話卡都是實名制辦理,如果拿自己的身份證辦卡郵去外地又實在不放心,再三考慮後,張女士拒絕了同學的請求。
『熟人』約『辦公室』見
幾天後,這位同學再次打來電話,稱他想辦法在通訊公司買到了電話卡,但按規定,卡只能在大慶市區內郵寄,所以填寫了張女士的收件地址,想請張女士再幫忙轉郵到安徽。
想到只是轉郵下電話卡,張女士沒有覺得有什麼不妥,於是答應了同學的請求,收到電話卡後,沒有拆封直接郵去了安徽。
此後,張女士的這位同學沒有再打過電話。
11月10日晚上4點多,張女士的手機接到一個陌生號碼打入的電話,為大慶本地號碼。接通後,對方直呼張女士名字,並詢問張女士在哪兒呢。雖然張女士覺得聲音有些陌生,還是詢問了對方是誰,對方說:『連我的聲音都聽不出來了?』
此時,張女士覺得對方的聲音有些像自己的一個朋友,於是說出了這個朋友的名字,對方說『對』,並告訴張女士自己換了新電話號,還讓張女士把號碼存起來。
張女士與這位『熟人』聊了一會兒後,對方讓張女士第二天下午來自己辦公室一趟,並強調有件重要的事情要說。
6萬元匯走電話不通了
11月11日上午9點左右,張女士再次接到那個『熟人』的電話,對方稱,有點著急的事兒需要向一個賬號匯一筆錢,自己辦公室裡雖然有,但自己現在在外面,得等下午纔能回去。於是,這個『熟人』讓張女士先幫忙將錢匯過去,下午到自己辦公室取。
於是,張女士讓自己的愛人向『熟人』發來的銀行卡內,匯去了4萬元,並告知了對方。40多分鍾後,這位『熟人』再次打來電話,稱匯過去的錢不夠,想讓張女士再匯6萬元到之前的那個賬戶。張女士留了個心眼兒,稱自己手裡沒有那麼多現金了,於是對方又讓張女士匯了2萬元。
當天下午,張女士按照之前的電話再次打給這位『熟人』時,卻發現電話一直處於關機狀態,始終無法接通。此時,張女士纔意識到自己是上當受騙了,先後匯走的6萬元錢,並不是幫朋友救急,而是匯給了騙子。
懷疑被騙與老同學有關
事情發生後,張女士仔細回想了近段時間發生的事兒,想知道自己是什麼時候泄露了個人信息,讓騙子有了可乘之機。直覺告訴她,這件事情或許與那位北京的老同學有關系。
為了核實自己的想法,張女士第一時間打電話給北京的老同學,告知自己被騙了,並說出了自己的疑慮,詢問之前從自己這裡轉發出去的大慶的電話卡號碼是多少。同學稱,不知道那張卡的號碼是多少,但可以幫忙問一下。
掛斷同學的電話,張女士又找出之前轉寄電話卡時填寫的對方電話號打了過去,詢問郵寄過去的電話卡號碼是多少。對方的態度很不友好,稱電話卡還沒拆封,不知道是多少號。
對方不友好的態度讓張女士覺得奇怪,按說自己之前幫了他的忙,不應該這樣纔對。
隨後,張女士的同學打來電話,稱他安徽的那位朋友外出旅游了,暫時聯系不到。聽到同學這樣說,張女士斷定他在說謊,因為張女士自己剛剛聯系過。
之後,無論張女士再怎麼問,同學找出多種理由就是不幫他查看,之前郵寄過去的電話卡是多少號。
疑點重重卻無確鑿證據
11月15日,在向記者反映這一問題時,張女士甚是懊惱。
張女士稱,她怎麼想都覺得這位突然聯系她的同學有很多可疑之處。同學請求她幫忙轉寄電話卡時,稱安徽的朋友急著要用這張卡,但半個月過去了,當她詢問該電話卡的卡號時,對方卻稱還沒拆封。
另外,張女士稱,如果這張電話卡與自己此次被騙沒有關系,為什麼她的同學和同學的朋友都拒絕將卡號告訴自己。但讓張女士郁悶的是,雖然這位老同學疑點重重,她卻一時找不到確鑿的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