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引領
加力推進檢察機關法律監督高質量發展
省人民檢察院黨組成員、副檢察長 郭霞

黨的二十大是在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關鍵時刻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是一次高舉旗幟、凝聚力量、團結奮進的大會。黨的二十大報告分析了國際國內形勢,回顧總結了過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時代中國十年的偉大變化,闡述了開闢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和本質要求等重大問題,擘畫了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宏偉藍圖和實踐路徑,就未來5年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制定了大政方針、作出了全面部署。報告集中體現了新時代黨和人民的實踐經驗和理論創新成果,凝聚了全黨全社會的智慧,順應了人民群眾的期待,進一步指明了黨和國家事業的前進方向,是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的政治宣言和行動綱領,是一篇馬克思主義的綱領性文獻,意義非凡、催人奮進。習近平總書記再次當選中共中央總書記、中央軍委主席,充分體現了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意願,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時代的選擇,是黨心所向、民心所盼、眾望所歸。
法治興則國家興,法治衰則國家亂。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強調,法律是治國之重器,法治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政法機關是落實全面依法治國、推進法治中國建設的重要力量,肩負著維護國家政治安全、確保社會大局穩定、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保障人民安居樂業的職責使命。黨的二十大報告首次把『堅持全面依法治國,推進法治中國建設』作為專章論述、專門部署,這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全面依法治國的高度重視。一是從政治意義上看,這進一步宣示了我們黨不僅是敢於革命、善於建設、勇於改革的政黨,更是信仰法治、堅守法治的政黨,是我們黨堅持全面依法治國的政治宣言。二是從理論意義上看,這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習近平法治思想,深化了對中國共產黨依法執政規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規律、人類社會法治文明發展規律的認識,是我們黨推進法治中國建設的綱領性文件。三是從實踐意義上看,這進一步深化和拓展了新時代黨和國家工作布局,表明了將全面推進國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重要治理方式。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黨的二十大報告在『堅持全面依法治國,推進法治中國建設』專章『嚴格公正司法』部分中,明確提出『加強檢察機關法律監督工作』『完善公益訴訟制度』,這在黨的歷屆報告中尚屬首次,全國檢察機關廣大檢察乾警倍受激勵鼓舞、更加信心滿懷。全省檢察機關要嚴格對標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五個牢牢把握』『六個必須堅持』重要指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特別是關於法治建設的重要部署要求,努力做到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一,嚴格按照《中共中央關於加強新時代檢察機關法律監督工作的意見》和省委貫徹落實具體措施部署要求,加力推進龍江檢察機關法律監督工作,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向省委和全省廣大人民群眾交上一份合格的龍江檢察答卷。
一是強化法律監督自信。人民檢察院是國家的法律監督機關,是保障國家法律統一正確實施的司法機關,是保護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重要力量,是國家監督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自1978年檢察機關恢復重建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無論外部環境和內部架構如何變化,檢察機關服務發展大局的職責使命沒有變、專司法律監督的憲法定位沒有變、維護公平正義的價值追求沒有變。全省檢察機關要牢記檢察機關的職責使命、憲法定位和價值追求,持續擦亮國徽、黨徽、檢徽,切實增強履行法律監督職能的志氣、骨氣、底氣,妥善解決不願監督、不專監督、不會監督等問題,努力做到敢於監督、精於監督、善於監督,切實在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中發揮出應有作用。
二是更新法律監督理念。法律監督不是檢察機關與被監督對象的零和博弈,甚至對抗衝突,法律監督的目標任務不是為了分出檢察機關與被監督對象的大小高低、對錯輸贏,而是為了和被監督對象一起共同保障憲法法律的統一正確實施、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全省檢察機關要始終堅持『從政治上看、在大局中乾』,牢固樹立雙贏多贏共贏的法律監督理念,堅決避免出現監督者『高人一等』的錯誤心態、『高高在上』的錯誤姿態,堅持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積極構建檢察機關與被監督對象的良性、互動、積極的工作關系,妥善處理好法律監督中的『剛和柔』『內和外』『點和面』等各方面關系,通過履行法律監督職能幫助和促進被監督對象解決問題、補齊短板,實現相向而行、共同進步,努力形成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最大合力。
三是完善法律監督格局。邁進新時代,踏上新征程,面對黨和人民群眾的更高要求,檢察機關的法律監督工作還有許多亟待加強、亟待完善的地方,反映在法律監督格局層面,主要是一定程度上的重配合輕制約、重實體輕程序、重刑事輕民行等問題。全省檢察機關要牢牢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進一步學懂弄通做實習近平法治思想,妥善解決好上述『三重三輕』問題,進一步做優刑事檢察、做強民事檢察、做實行政檢察、做好公益訴訟檢察,推動法律監督與司法辦案深度融合、檢察司法與行政執法緊密銜接、法律監督與其他監督有機貫通、實體正義與程序正義齊頭推進,努力構建『四大檢察』『十大業務』全面協調充分發展新格局,為建設法治龍江提供更加全面、高效、優質的法治產品和法律監督產品。
四是提昇法律監督實效。沒有質量的法律監督,不會產生好的監督效果;沒有好的監督效果,就談不上法律監督的高質量發展。當前,全省檢察機關的法律監督供給與全省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還不能很好地相適應,發展中的矛盾和問題突出體現在發展質量上。全省檢察機關要進一步妥善處理好監督辦案質量、效率、效果的關系,不斷拓寬法律監督的路徑渠道,綜合運用法律監督方法措施,持續加大監督後續跟蹤力度,特別是要堅定不移地用好法律賦予的剛性手段,立案查辦在訴訟監督活動中發現的司法工作人員利用職權實施的侵犯公民權利、損害司法公正犯罪,全力推動法律監督工作質、時、效全面提昇,更好滿足龍江廣大人民群眾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新向往新需求。
五是夯實法律監督支橕。要想做好法律監督工作,必須要著力強化法律監督工作各項保障,切實夯實新時代法律監督工作發展根基。全省檢察機關要堅持問題導向,堅持系統觀念,堅持法治思維,全面加強基層組織、基礎工作、基本能力建設,全面強化對『人』『案』『事』的管理,特別是要以更強決心、更大力度、更優措施深入推進智慧監督,遵循科學化、智能化、人性化原則,統籌辦案、管理、決策、公開、服務等需求,更加貼近檢察一線,加強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技術應用,助力推進政法機關跨部門大數據協同辦案,善於從海量數據中發現監督線索,實現『由人找案』到『由案找人』的根本轉變,提高法律監督的精准性、時效性。
六是深化法律監督公開。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監督者更應當接受監督。黨的十八大以來,人民檢察事業持續健康發展,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自覺接受各方面監督。全省檢察機關要持續深化檢務公開、陽光司法,不斷完善法律監督公開的內容、程序和方式,進一步健全新聞發布常態化機制,落實重大案件信息發布制度,持續優化案件程序性信息查詢方式,拓展可查詢案件類型,擴大法律文書公開范圍,優化門戶網站和12309檢察服務中心功能。特別是要更加自覺地接受人大監督和民主監督,常態化做好代表委員意見建議收集、轉化和反饋工作,用心辦好代表議案、建議和委員提案,努力做到辦前聯系、辦中溝通、辦後回訪。更加精細地做好代表委員聯絡工作,常態化邀請代表委員視察調研、旁聽重大影響性案件庭審或聽證,舉辦重大活動邀請代表委員參加。
七是繁榮法律監督研究。實踐沒有止境,理論創新也沒有止境。在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新征程中,形勢、環境、任務、要求的變化,使得檢察工作和法律監督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需要理論上的支持,以引領、助力檢察人准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全省檢察機關要堅持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引領,深刻把握法律監督理論研究的政治性、人民性、系統性,緊扣推動法律監督高質量發展這一目標,緊密結合黨和國家工作大局和檢察中心、重點工作,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堅持走開放式研究道路,深化對人民檢察制度、規律和歷史經驗的研究,深化對法律監督實踐創新和發展的研究,深化對法律監督理念、法律監督政策的研究,以高質量的研究成果,服務、引領與時代同步蓬勃發展的法律監督實踐,為新時代法律監督工作創新發展提供更加堅實的理論支橕和智力支持。
八是淬煉法律監督隊伍。事需人為,事在人為。檢察事業守正創新、砥礪前行,法律監督工作高質量發展,必須有一支過硬檢察隊伍。全省檢察機關要始終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深刻領會『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進一步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常態化開展黨史學習教育,鞏固深化政法隊伍教育整頓成果,深入開展『能力作風建設年』活動和『質量建設年』活動,紮實推進執法司法服務提昇攻堅行動,一體推進政治和業務建設,一體優化機構和人員配置、一體落實嚴管和厚愛隊伍,一體深化檢察人員分類管理,確保檢察隊伍絕對忠誠、絕對純潔、絕對可靠,努力鍛造一支黨和人民信得過、靠得住、能放心的檢察鐵軍。
號角激越,催人奮進。黨的二十大吹響了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號角,全省檢察機關要在省委和最高檢的堅強領導下,深入學習好、領會好、貫徹好黨的二十大精神,認真貫徹黨中央、省委和最高檢決策部署,以求極致的態度,依法、全面、充分、能動履行法律監督職能,以法律監督工作的高質量開展更好服務我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努力為我省加力推進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提供堅實司法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