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為做好新時代新征程調解工作,伊春市司法行政系統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決策部署,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將矛盾糾紛實質化解作為根本任務,在預防排查上采取硬實措施,抓好基層、重點行業領域、涉企涉外等矛盾糾紛化解,完善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聯動工作體系,加強訴調對接、訪調對接、警調對接、檢調對接銜接工作機制,統籌協調各方面力量資源,努力將矛盾化解在基層,樹立具有地方特色的調解工作品牌,打造『楓橋經驗』伊春版,取得積極成效。
剛剛榮獲全國模范人民調解員的鐵力市司法局鐵力鎮人民調解委員會主任王富斌同志經過多年的實踐摸索,把中醫講究的『望、聞、問、切』這四個字用到矛盾糾紛化解工作中,創造性的提煉『望、聞、問、切』調解法,為各類矛盾糾紛把診問脈,找准癥結、對癥下藥,從『情理法訴』多維度入手,打通為民服務『脈絡』,以達到矛盾糾紛化解治標治本,將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態。
今年6月端午節前夕,鐵力市鐵力鎮居民馮某來到鐵力司法所,請求解決離婚糾紛,全國模范人民調解員、鐵力鎮人民調解委員會主任王富斌同志熱情接待了馮某。經了解,馮某和丈夫王某已經結婚二十餘年,平時二人感情一直很好。但因馮某背著丈夫借下巨額債務用於網絡理財失敗,二人爭吵不斷,王某堅決要求離婚,馮某不同意離婚。雙方當事人來到調委會進行調解。王富斌同志通過沈下心來『望』,察言觀色;耐住性子『聞』,理性判斷;找准關鍵『問』,對癥下藥;抓住病根『切』,化懮解紛等『望、聞、問、切』矛盾糾紛『中醫診療調解法』,對雙方當事人進行情緒疏導和釋法說理,經過多次調解,馮某夫婦和債權人達成了債務和解協議,雙方握手言和,相互間噓寒問暖的溫馨畫面出現。
近年來,伊春市各級司法行政機關培育打造了調解骨乾人民調解員470名、調解能手100名、調解專家50名,學習借鑒『七字調解法』經驗的基礎上,逐步探索創新並形成自己獨特的調解方法和經驗。鐵力市強化典型引領,打造品牌人民調解工作室。為『全國人民調解專家』曹殿良同志設立了『老曹工作室』,打造矛盾糾紛調解的『專家門診』。兩年來,曹殿良同志親自調處和參與調處各種矛盾糾紛達460餘起,引導當事人司法確認161件,調處金額達3360餘萬元,調解協議履行率達到100%,防止群體性上訪5起,得到了群眾的信任和認可,成為鐵力市『做得好、信得過、叫得響』的調解品牌。豐林縣在老年活動室、敬老院、骨乾黨員和群眾家中設立了『百姓說事點』,開通了『說事電話』,建立了『百姓說事微信群』。伊美區建立了百姓百事諮詢中心,配備了11名專職人民調解員;還有金林區的溫情調解法等等。成立行業性、專業性調解委員會96個,建設個人調解工作室41個,結合伊春旅游城市定位,探索了人民調解參與涉旅糾紛先行賠付矛盾化解工作,在景區設立了人民調解委員會10個,成功化解旅游消費糾紛52起。伊春市知識產權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由伊春市中級人民法院委托的知識產權糾紛案件90餘件。
加強訴調對接,堅持把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面,抓前端、治未病,深入推進訴源治理,市司法局與市中級法院、市綜治中心開展了訴源治理網格化聯動工作,全市568個調解組織,2194名調解員全面入駐訴源治理網格化平臺,開展在線調解。建立『網格員化身調解員』的『網格+調解』社會矛盾化解新模式,將大部分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解決在萌芽狀態,為群眾提供『零距離』的貼心服務。深化訪調對接,在市縣(區)兩級建立信訪矛盾調處中心,統籌人民調解中心、信訪法律服務中心、法律援助中心和律師事務所,構建多位一體的信訪矛盾化解工作平臺,以信訪矛盾調處中心為樞紐,人民調解中心為骨乾,協調信訪、法院、檢察院、公安、民政、人社等各方力量,重點化解重大疑難復雜信訪矛盾,並在信訪部門設立『派駐人民調解工作室』。推進警調對接,建立『四所一庭一中心』銜接聯動工作機制,全市46個司法所,20個律師事務所,9個基層法律服務所,55個公安派出所,18個人民法庭,66個綜治中心銜接聯動,無死角,暢通了人民調解與司法調解、行政調解的鏈接聯動,初步構建了大調解格局。與檢察院探索開展檢調對接,出臺加強檢調聯動工作的實施意見。兩年來,伊春市共開展矛盾糾紛專項排查3萬餘次,調解糾紛2萬餘件,其中律師參與調解600餘件,化解信訪糾紛300餘件,涉案金額3500餘萬元,為法治伊春建設做出了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