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平安播報 地市動態 見義勇為 反腐直擊 政法綜治 警方傳真 平安創建 政法文化 公告發布 訴訟指南 信息公開
精彩專題 檢察風雲 法院天地 司法之窗 消防安全 交通安全 龍江律師 以案說法 護航龍江 圖片精選 視頻在線 最新稿件
   
站內檢索    
鄧玉嬌案思考:輿情與司法並非不可調和
2009年06月18日 09:23:15  平安龍江網 【 字體:

  6月16日上午,『鄧玉嬌刺死官員案』在湖北巴東法院一審結束。法院宣判,鄧玉嬌行為屬防衛過當,且鄧屬於限制刑事責任能力,又有自首情節,所以對其免除處罰。

  雖然圍繞著是否防衛過當仍有爭議,可畢竟鄧玉嬌終獲法律上的自由身,『鄧玉嬌案』至此或可告一段落。但這個公共事件帶給我們的思考,卻並不會隨著鄧走出法庭煙消雲散。

  圍繞鄧玉嬌刺官的罪與非罪,一直存有兩種頗為對立的觀點:以數以萬計的網民為代表的網絡民意,認為鄧是正當防衛不應負刑責,偏激一點的甚至認為鄧刺官是『為民除害』;與這種感性色彩濃烈的觀點相比,少數法學專家、專業評論人士的另一種觀點則顯得理性十足,認為前者非理性的觀點是『闡釋的狂歡』,進而表示出對輿論影響司法公正的深切焦慮。

  我們無法否認這樣的現實:在遍地的『娛樂會所』中,享受『異性服務』的消費者中,不少常客來自官場。《人民論壇》調查顯示,公職人員中不少人將出入娛樂場所當成工作需要。鄧貴大手中的鈔票就暗含著權力的慣性囂張與恐嚇。正是在此語境下,公眾纔感同深受地站在了鄧玉嬌的身後。

  其實對某一具體案件而言,公眾不會是非不分地袒護真的惡貫滿盈的弱者,而只是從同情傾向上,傳達出一種對弱勢者同命相憐的關注,希望弱者得到應有的司法正義。這其實也是在對強勢一方『強力通吃』的恐懼下的本能反應。

  可見,站在純學理角度討論這個問題是沒有實質意義的。畢竟,中國的司法生態沒有書本上的那麼理想化。當前語境下,有時輿論壓力對飽受行政掣肘的司法人員未嘗不是一種解脫,只要司法判斷高明而專業,民意很樂於接受。而一個個在輿論監督下得到公正處理的個案,最終能堆砌出民眾對司法的堅實信仰,也能減少對社會公平正義的焦慮,然後輿論審判自然逐漸減少。

作者:    來源:中國平安網  編輯:呂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