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孫莎莎(左)依偎在母親身邊。
6月21日,記者去臨沂師范學院采訪孫莎莎時,費了不少的口舌。她的輔導員董勤嶺說,自從小孫被公布為全國道德模范候選人之後,這些天,不少媒體記者來采訪。"快要期末考試了,你們記者的采訪資料就不能通用嗎?"他替學生擋駕。
一邊上學一邊照顧病母
正在臨沂師范學院物理系電子信息工程專業2008級本科班學習的孫莎莎,目前與母親租住在學校附近的一幢居民樓內。房屋滿打滿算有七八平方米,小孫每天課後都會回到身患嚴重風濕性關節炎的母親身邊。
小孫說,自己沒做什麼特別的事,沒想到引來這麼多的關注,對自己得到的榮譽感到有些不踏實。進入大一後,小孫各科成績名列前茅。平時擔任班裡的生活委員,對學校組織的各項課外活動也很熱心。課後,她便回到這個小房,這裡有母親,就是自己的家。
據了解,早在小孫8歲時,母親就患重病,父親棄家而去。此後,小孫和母親相依為命,小小年紀就獨自挑起家庭重擔。念高中後,為能照顧生活無法自理的母親,她決定帶母上學。2008年,孫莎莎考入臨沂師范學院,時年18歲的她再次決定,帶著媽媽去求學。
18歲女孩感動一座城市
十多年來,為照顧母親,孫莎莎付出了常人無法想象的辛苦。由於沒什麼經濟來源,平時娘兒倆吃得最多的,是別人扔掉的菜葉。一到冬天,家裡冷得像冰窟,母親病情加重,整夜無法入睡,小孫就把母親的腳放到懷裡暖和,一邊按摩一邊陪著她說話。在女兒的呵護下,母親身體大為好轉。
2005年6月,小孫以優異的成績被當地名校即墨一中提前錄取。學校離家30多裡路,母親一個人在家不能自理。她把家中的房子租出去,在學校附近租間房子,一邊上學一邊照顧母親。
高中三年,小孫每天清晨5點起床做飯,照顧母親穿衣、洗漱、吃飯之後,直奔學校。有時候,她利用課間操時間回家做饅頭。晚自習後通常已經接近晚上10點,小孫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拿出一兩個小時,幫母親按摩疼痛的關節,等母親睡下後再學習。逢寒暑假,她便起早貪黑地打工,賺取學費和生活費。『真正的強者,不是流淚的人,而是含淚奔跑的人!』在日記本中,小孫給自己打氣。
小孫的輔導員董勤嶺回憶,2008年9月小孫入校時,她的『娘家』——即墨市市委宣傳部的工作人員開車親自送她到校。因為此前她曾被評為『感動即墨』2008年度十大新聞人物,以及被青島市文明委授予『青島市文明市民』稱號,小孫曾收到一些愛心捐款,入校時比較順利。入校後,臨沂師范學院幾次補貼了小孫一些費用。她把這些關愛一一銘記,期待日後回報。
面對媒體,孫莎莎始終話不多,除了微笑和簡單的對話,再無更多的言語。她認為:我只是做了一名女兒應該做的事情,為什麼會感動別人,引來這麼多媒體的關注,還被列為全國孝老愛親模范候選人?
看著女兒每天勞累的樣子,孫莎莎的母親沒少偷偷地流淚:『我虧欠孩子的太多太多了……』但母親的歉疚,對小孫來說卻是多餘。母親、孝道,是小孫生命中永遠不能繞過去的兩座高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