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平安播報 地市動態 見義勇為 反腐直擊 政法綜治 警方傳真 平安創建 政法文化 公告發布 訴訟指南 信息公開
精彩專題 檢察風雲 法院天地 司法之窗 消防安全 交通安全 龍江律師 以案說法 護航龍江 圖片精選 視頻在線 最新稿件
   
站內檢索    
打工女子辭職遭拒 男友與其老板斗毆雙雙身亡
2009年07月14日 13:51:57  平安龍江網 【 字體:

   現在距離慘案發生已近一個月,但回到饒平老家的張楚娟依舊驚魂未定。

  6月21日發生的事,對還差一個月就滿18歲的張楚娟而言,將成為一個永遠的夢魘。那一天,她19歲的男友為了她與工廠的勞資糾紛,帶人與該廠老板斗毆致2死6傷。死者正是其男友和老板。

  目前,參與斗毆的打工仔中已有6名被抓獲,年齡最小的只有15歲。警方仍在加緊案件的審訊和取證工作。

  辭工不成引血案

  去年金融風暴後,張楚娟失業了。

  今年過完春節後,她跑到汕頭找工作。然而,金融危機影響猶在,不少工廠都未開工。她找了半個月也沒找到活乾。

  3月1日,她在路上看到一家毛織廠的招聘啟事。因為自己去年就在毛織廠工作,有當縫盤的經驗,便跑去應聘。由於有貨,這家毛織廠的老板二話不說就讓她當天開始上班。與往常一樣,沒有任何用工手續,張楚娟便上崗了。

  這是一家小型作坊式工廠,跟她之前待過的工廠情況差不多。張楚娟說,工廠在一個巷子裡,空間並不大,空氣裡總彌散著一股霉味,光線也不好。裡面做工的多是農村出來的女孩,大概有20多人,最小的只有15歲。

  她們每天的工作時間是上午8:00到晚上9:30,除去休息時間,每日的工作時間長達11.5小時。但盡管這麼辛苦,她一個月的工資還不到1000元。

  在這家工廠,工作比以前更累,賺的錢卻更少了。一個多月後,張楚娟提出辭工,並要求領回自己該得的工資。

  然而,她的辭工請求並沒有得到老板的同意。老板要求她做到端午節,否則扣押工資。為了領到工資,張楚娟只能聽從老板安排。

  捱到端午節,她又去請辭。誰知老板反口,要她做到中秋。礙於被押的1000多元工資,張楚娟不敢貿然離開。此後,她又多次提出不乾,老板卻死活不肯放人。

  6月21日,張楚娟再一次辭工被拒後,萬分氣惱,遂向男友訴苦。她的男友是大她一歲的同村男孩張偉泰,在當地一家機繡廠工作。6月22日,張偉泰與另兩名老鄉找到工廠,質問老板為何不肯讓張楚娟辭工。老板一句『不肯就是不肯』惹惱了幾個年輕人,雙方發生爭執。之後,老板竟找來幾個壯漢,毆打張偉泰等人,並強迫他們寫下保證書,留下身份證復印件。

  當天中午,渾身是傷的張偉泰在喝下一瓶藥酒後,召集10多個朋友,再去找老板理論。當天,雙方發生群毆,張偉泰和工廠老板在送醫院搶救無效後死亡。

  半數初中生輟學打工

  張楚娟在得知這個消息後嚇傻了。不知所措的她,躲到一個朋友處,不敢露面。當天晚上,她從電視上看到關於此事的報道,報道中提及她在案發後潛逃。她覺得有必要站出來澄清,於是最終走進派出所交待了整件事的來龍去脈。

  被查證確實不曾參與斗毆事件後,張楚娟被放了出來。回到家後,她變得沈默。晚上還常常做惡夢。三年前放棄學業出去打工的時候,她無法料到自己會有這樣的遭遇。

  2006年,張楚娟沒讀完初二就輟學了。她認為自己的學習成績不好,不是讀書的料。眼看不少同齡人都外出打工,她也向家裡表達了同樣的想法。家裡人並沒有反對,在她的父母看來,孩子能早點出來工作,可以減輕家裡的負擔。

  她的姐姐也是沒讀完初中就出去打工的,剛工作每個月的收入就有近千元。這對一個死守著一畝多地、年人平均純收入不到2000元的家庭而言,是一筆不小的數目。於是,當時年僅15歲的她也進了當地一家陶瓷廠。

  張楚娟死去的男友張偉泰也是在初二輟學出去打工的。他和張楚娟一樣,都認為自己不是讀書的料,不如早早出來賺錢。張偉泰有兩個妹妹,讀書成績還不錯。哥哥自願提早走上社會,扛起供妹妹讀書的重任。

  像張楚娟和張偉泰這樣初中未畢業就走上打工路的未成年人,在他們的家鄉三饒鎮並不少見。張楚娟告訴南方農村報記者,她的很多同學都跟她情況差不多,如今還在上高中的只有寥寥數人。她所在的馬崗村樓園村小組,22戶人家中共有13個未成年學生,在2008-2009年度,就有一半以上的人輟學後外出打工。據保守估計,3500多人的馬崗村也有上百個未成年輟學生變身打工族。

  地處饒平北部山區的三饒鎮,有5萬多人口,經濟長期以農為主。近10多年來,當地陶瓷企業發展迅猛,至今已有上百家。繁榮的陶瓷產業吸引了越來越多的農民以及未成年人走進工廠打工。

  當地人告訴南方農村報記者,隨著暑假的來臨,將有更多的孩子走進工廠。除了當地陶瓷工廠,臨近澄海的玩具廠和汕頭的服裝廠等,也是未成年人打工的去處。

  外出務工是生活所迫

  張偉泰和張楚娟的父母都是老實巴交的農民。對於子女們未成年便外出打工,他們持支持態度。他們說,農村人很實際,打工就是為賺錢。一個孩子出去打工,能為家裡減輕不小負擔。

  張偉泰的父親說,種田的人沒什麼收入,一年所得就是田裡收成的兩三千斤稻谷。如果不出外打工,生活難以為繼。妻子身體不好,他除了種田,也常常打些零工。孩子讀書的費用,大部分靠親戚資助。

  當兒子提出輟學打工時,他和妻子都沒有反對。他們感到很欣慰,唯一的兒子終於可以為家裡分懮了。他的兩個妹妹,一個讀初中,一個去年剛剛考上了饒平當地最好的高中。

  不久前,張偉泰所在的工廠剛剛提拔他當了領班,每月工資有1500元左右,已開始有能力顧及家庭。可就在此時,人卻不在了。父母們完全沒料到,過早地讓孩子踏入社會會帶來如此的不幸。出去打工的孩子進的是什麼工廠,是否有所保障,他們知之甚少。因為,艱辛的日子,讓他們無暇顧及,只盼望孩子能掙回錢。

  而南方農村報記者從這些外出打工的年輕人中了解到,90%的打工者沒有與企業簽勞動合同。因為他們大多沒有學歷,沒有技術,加上年齡又小,正規的工廠根本進不了,只能進入一些對員工要求不高、福利保障制度不健全的『三無』工廠。對於這些工廠,他們又愛又恨。

  張楚娟的父親不停地搖頭,嘆息女兒進了『黑心廠』,怪那個老板心太狠,不僅以工錢相要挾,甚至動手打人。但對於女兒該用何種方式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他一無所知。

  據當地人介紹,導致農村未成年人輟學外出打工的原因主要有三個。一是家庭貧困。在三饒鎮,農民人均4分多地,有一半農民死守田園,收入微薄,單子女讀書所需的生活費用就已負擔不起。為減輕家庭負擔,不少無心向學的未成年人提早進入社會。二是山村中小學教學質量差,學生中厭學情緒濃厚,學校學習氛圍淡薄。進入初中,昇學無望的學生紛紛謀劃外出打工。三是攀比之風。山村農民仍存有『早掙錢、早立家』的觀念,只知道要『富口袋』。看到同村的人蓋了洋房,就動員自己的子女早點出去打工。

作者:    來源:三農在線—南方農村報  編輯:程赫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