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日前國資委副主任黃丹華表示,國資委將適時出臺有關文件,指導央企設立新聞發言人以及相應的新聞發布機構等。據悉,作出這一決定是因為近期央企負面新聞纏身,國資委認為為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已經是當前中央企業宣傳思想工作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般認為,政府應該是以社會福利最大化為己任的『守夜人』,但是在政府行為的實踐當中,政府既存在著為謀求社會福利最大化目標的行為,也存在著謀求非社會福利最大化目標的行為。就目前中國行政壟斷制度的保護對象而言,主要是特定行業中的壟斷廠商以及處於地方行政壟斷保護下的各行業廠商,這些廠商一方面是這種制度安排的受益者,同時也意味著他們是行政壟斷制度的需求者。如果將行政壟斷現象理解為一種特定的制度安排,那麼這種制度的運行必然存在著制度的需求,政府的行業主管部門以及區域政府就是這種制度安排的供給者。筆者的看法是,要消除央企的負面影響,一方面應改革現有的體制,盡可能地消除壟斷,政府盡可能地退出市場領域,另一方面央企也應該改進就有的工作習慣,並進一步將輿論、民意評價進入考核機制中。
善治是政府責任化的目的和歸宿,政府責任化是實現善治的前提和保證。關於治理,全球治理委員會提出了一套不同於傳統行政范式的治理理念和善治的制度架構認為:『治理是各種公共的或私人的機構管理其共同事務的諸多方式的總和,它是使相互衝突的或不同的利益得以調和並且采取聯合行動的持續過程,它既包括有權迫使人們服從的正式制度和規則,也包括各種人們同意或以為符合其利益的非正式的制度安排。』善治作為一種『有效的』和『良好的』治理模式,強調政府與公民社會的合作,強調自上而下的管理和自下而上的參與相結合,強調管理主體的多樣性,並以謀求公共利益的最大化為最終目標。這樣,根據善治的要求,一個負責任的政府必須做到:在行使職責過程中要對自己的所有行為都有所交代,要及時向公眾解釋清楚自己這樣做的理由是什麼;在完成後如有差錯或損失,必須自覺承擔相應的責任,做到罰當其責。據此,通過構建合理的官員問責制,及時追究政府官員應當承擔的責任,促使政府官員能夠合法、正當地行使手中的權力,不斷提高管理和服務水平。
為什麼央企總是成為熱點,而且多是負面的?主要是它的漠視民眾利益,所作所為總是叫民眾『不明真相』。這就迫切需要行政主體責任意識的養成,盡快實現由『政府本位』向『公民本位』的轉變。目前最重要的就是建立並發展各種溝通的渠道,不斷擴大群眾監督的參與度。每一個公民都是監督的主體,我們應當讓每個人從內心深處形成法律制度的信仰,逐步造成一個有章必循、有法必依的社會氛圍,進而促成各項制度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