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常言道:『平安』二字值千金。平安是民生,也是民心,更是最基本的發展環境。群眾感受平安,首先看治安。近年來,為實現對社會治安全方位、全時限的防范管控,黑河市公安局按照市委、市政府和省公安廳優化發展環境工作的整體部署,充分整合全社會的力量,綜合運用多種手段織密治安防控網絡,全力維護一方長治久安,營造了利企便民的良好環境。
警力護航構建平安商圈
走在黑河中央商業步行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中,隨處可見拎著大包小裹的俄羅斯游客,滿臉笑容地穿梭於各個商場,盡情選購自己喜歡的商品。這只是黑河市商貿行業蓬勃發展、欣欣向榮的一個縮影,而商貿行業蓬勃發展的一個必要條件就是良好的治安環境。
近年來,黑河市公安局創新推行『屯警街面,動中備勤』這一工作模式,最大限度把警力擺上街面。他們采取公開巡邏與便衣巡邏、步巡與車巡、定點巡邏、崗亭巡邏與巡邏盤查與設卡盤查相結合等靈活機動的巡邏模式,全面加強重要廣場、車站、碼頭等重點部位,以及人流密集區、商業密集區、高校區域和案件多發區等重點區域的安全防范工作。這個局先後在中央商業步行街、火車站、機場等地建立了標准化巡邏隊,配備了巡邏車輛,對轄區進行全天候流動巡邏,努力預防和減少轄區內可防性案件發生,有力維護了社會治安穩定,群眾的安全感和滿意度日趨增強。
『白天有全副武裝的特警隊員在中央街上執勤巡邏,晚上商鋪打烊回家有閃爍的警燈為我們護航,每天看到他們,心裡踏實多了,生意也越來越旺。』從溫州來黑河經商的某眼鏡店業主李先生對黑河市良好的治安狀況贊不絕口。如今,『治安好』已經成為黑河市在黑龍江省叫得響、亮得出的金字招牌,而長治久安的環境又為黑河市經濟穩步增長提供了良好的環境。
群防群治,打造和諧社區
走在市區的街頭巷尾,人們常常會看到『紅袖標』的身影,他們有著一個共同的名字:平安志願者。他們在參與開展治安巡防、法治宣傳、服務群眾活動中,成為治安動態的『千裡眼』,小區平安的『保護傘』。
近年來,市公安局強化基礎工作支橕,抓好與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息息相關的『人、地、物、事、網』等基本治安要素,進一步加強動態管控。社區民警積極動員和組織政治覺悟高,堅持原則、群眾信任、身體健康、年齡適宜的共產黨員、離退休志願者和治安積極分子參與巡邏看護,著力提昇增強基層社會治安防控力。
為使巡邏規范化、制度化,各巡邏隊制定了嚴格的管理制度,確定重點區域並繪制詳細巡邏路線,並采取定期巡邏與不定期巡邏相結合、重要部位和場所重點巡守的方式,統一調度、相互策應,確保形成『橫到邊、豎到底、無縫隙』的治安巡邏網絡,有效預防和減少違法犯罪的發生。目前,全市已組建群眾性義務巡邏隊伍223支,參與人數達5000餘人,形成了覆蓋全市社區的民警牽頭、社區乾部和群眾共同參與的巡邏防控網。通過發動社區群防群治,巡邏隊主動為群眾服務500餘次,直接抓獲違法犯罪嫌疑人員12人。
天眼遍布,守護百姓平安
『小區裡居民樓這麼多,可人多事不多,樓前樓後都有攝像頭,有了這些不閉眼的「警察」,小偷小摸不敢來,生活在這兒很安心。』近日,家住中超小區的居民林女士對自家周邊的治安環境頗為滿意。
黑河市以構建社會動態監控系統為重點,在強化人防、物防的基礎上,廣泛應用先進的科學技術,進一步完善平安城市視頻管理機制,逐步完善『天眼工程』建設,增強治安防控綜合能力。『天眼工程』覆蓋區域包括城區、鄉鎮的進出城卡口、交通要道、大型聚集場所、集市、學校、銀行、政府等重要部位。目前,全市共建成各類監控點9564個,治安智能卡口116個。同時完成了全市警用地理信息平臺(PGIS)軟硬件環境搭建工作,全市已建和未建視頻監控點可以在地圖上進行標注和展示。鄉鎮(街道辦)加強綜合服務管理平臺建設,將計生、民政、信訪、司法等業務有效整合,對群眾辦事、求助、投訴等實行聯合受理、聯動處理、及時反饋,實現了社會服務管理科學化、規范化。一個個富有科技含量的警務工作系統、一項項將信息化手段融入警務管理的機制創新,有力地幫助了民警用最快的速度、最小的代價、最低的成本開展警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