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哈爾濱市公安局阿城區局松峰山派出所距城區70多公裡,位於大山深處,是已故公安部一級英模王影同志生前工作的地方。所裡有一位青年民警,是王影榮譽室的講解員,也是阿城區黨員學習教育基地的宣講員。從警8年來,他始終紮根大山深處,踐行著『百姓至上、民比天大』的工作理念,把『好事做到經常、小事做到極致;百姓的事不隔夜、百姓就與你不隔心』融入日常工作之中,並不斷賦予『王影精神』新的時代內涵,為山區百姓點亮希望之光,被松峰山鎮的百姓親切地稱為貼心人。他,就是松峰山派出所民警王永亮。
讓滂沱雨夜有了光和暖

2015年,王永亮到松峰山派出所擔任戶籍內勤兼治安外勤民警。第一次去往單位的路上,從阿城區驅車行駛一個多小時纔到達派出所。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個村屯和連綿的群山。景色雖美,可一想到將在這距離城區70多公裡的大山深處工作,王永亮的內心不免失落。看到王永亮情緒不高,所領導便將學習『王影精神』作為他從警的第一課,向他講述了老所長王影紮根大山23年、親民愛民為民的感人故事。從此,『王影精神』在王永亮的內心紮下了根,他立志以王影為榜樣,走近大山、深入大山,做『王影精神』的傳承人。
2016年9月一個大雨滂沱的深夜,王永亮接到報警電話,在山河村一家農戶院子裡有人影晃動,可能是進賊了。到達現場,王永亮安撫好報警人一家後,便在大雨中用手電照明展開搜索。倉房內傳來聲音,他和同事發現倉房內有一老人,已被雨淋濕、凍得瑟瑟發抖,語言不清、意識恍惚。王永亮將老人帶回了派出所,為他換上了乾淨衣服,買了面包和水。在查看老人隨身攜帶的背包時,在內層發現了一張卡片,上面寫著一個手機號碼。經過十幾次撥打後,電話終於接通了。經了解,老人家住道裡區,因患有老年癡呆癥,於最近幾天走失,竟稀裡糊涂地來到了松峰山。老人無妻無子,平時都是身體有殘疾的侄女照顧他。得知情況後,王永亮二話沒說,安排好同事在所內值班後,驅車近百公裡將老人送回哈爾濱市道裡區的侄女家中。
見到老人安然無恙,老人的侄女緊緊拉著王永亮的手感動地說:『感謝你在這冰冷的雨夜幫我們找回親人,你真是為民服務的好警察!』
讓災難面前的群眾有了希望
2019年7月,阿什河流域因連日暴雨導致河水暴漲,松峰山鎮發生了百年一遇的特大山洪,導致全鎮受災、通訊中斷、停水停電、道路被淹,松峰山鎮成了一座『孤島』。汛情就是警情!王永亮和戰友們連續48小時奮戰在疏散、救援群眾的一線,協助黨委政府安全轉移疏散群眾1200餘人。
當他們把最後一批群眾安全轉移至鎮政府大樓後,隱約聽到在咆哮的洪流中有人呼喊救命。他和戰友們循聲再次衝進洪流中,發現三清大橋上一輛三輪摩托車搖搖欲墜,就要被洪水卷走。車下一名男子竭盡全力呼喊並用後背頂著車體,而車上還有一位手足無措的老人。洪水越漲越高,已淹沒橋面,三輪車在洪水中岌岌可危。那一刻,群眾的呼救就是命令!王永亮和戰友在齊腰深的洪流中一點點接近三輪車,經過與洪流近30分鍾的激烈對抗,終於將二人成功解救。
被救的父子淚水伴著雨水在臉頰流淌,被及時疏散的群眾都說:『洪水無情人有情,是咱們的好民警,使我們擁有了希望。』
讓山區留守兒童不再孤獨
身兼松峰山鎮中心校的法治副校長,王永亮進校園成了山區孩子們最高興的時刻。根據該校留守兒童多的特點,王永亮與老師們共同探討,制定了一套適合山區留守兒童成長特點的普法宣講教材,通過講述真實案例,與孩子們分享法律常識,給予他們更多的幫助和關愛。
在一次活動後,一位同學在老師的帶領下來找王永亮幫忙。原來,這位同學的父母都在外地打工,是年邁的爺爺奶奶在照顧他。馬上就要考試了,需要用到身份證,可孩子還沒有辦過身份證。得知情況後,王永亮立即讓老師統計學校裡還有哪些孩子沒有辦理過身份證。從那一次起,王永亮每周六上午都會來到學校,為同學們辦理初次申領身份證業務,經過連續4周的加班工作,終於在考試前將同學們的身份證都辦好了。
望著孩子們幸福的笑臉,王永亮說:『讓山區的留守兒童不再孤獨,是我應盡的責任。』
從警8年來,王永亮始終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村民們都說:『雖然咱們住在大山深處,可有永亮這樣的民警,把我們當成自己的親人,再大的困難咱都不怕。』王永亮也沒有辜負山區群眾的信任,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傳遞著黨和政府的關懷,釋放著人民警察的光和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