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近年來,齊齊哈爾市龍江縣白山鎮緊緊圍繞省、市、縣平安建設的有關部署要求,堅持聚焦重點,強化措施,壓實責任,繪制平安藍圖,守護了平安白山建設的秀美安瀾。
一、織『網』定『格』,築牢鄉村治理底座

白山鎮堅持在『五項提昇』行動中優化網格化服務管理模式,提昇基層治理科學化水平。一是實行『三網融合』。把黨建網格、社會治理網格和為民服務網格『三網融合』,建成集『黨建+治理+服務』於一體的綜合網格,劃定基礎網格119個,專屬網格14個,在網格上組建黨小組60個;推進『網格+警格』聯動融合,劃分9個警組18人,形成社會治安管片9個,全面夯實網格基礎。二是組建管理團隊。全面推行『網格化管理、團隊式服務』模式,配備專職網格長112名、兼職網格員7名,公共服務管片服務團隊9個18人,落實網格員職責、人員、資金『三清單』和工作、業績、報酬『三統一』,實現網格要素『一網集成』,強化基層治理服務力量。三是提昇服務質效。充分發揮『吹哨報到』作用,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裡』。2022年,累計承接吹哨事項1899個,100%辦結,實現社情民意在網格收集、安全隱患在網格排除、矛盾糾紛在網格化解、便民服務在網格開展、『急難愁盼』在網格解決。
二、『事』『心』雙解,厚植為民服務群眾基礎
白山鎮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牢固樹立辦信訪就是守民心的理念,多方聯動,打造化解糾紛的高效平臺,推進糾紛源頭化解,讓群眾解決糾紛『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地』。一是強化陣地建設。創建白山鎮社會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打造集來訪、接待、受理、流轉、結案閉環於一體的矛盾糾紛調解平臺。九個村每村投入2萬元,建設村級矛盾調解室。二是強化隊伍建設。堅持資源整合、部門聯動,優化整合鎮綜治辦、司法所、派出所等多部門30餘人,按照常駐、輪駐、預約等形式駐點辦公,配置人民調解員55名,對群眾反映的各類訴求事項實行無差別、兜底式受理,調動各方力量、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及時化解,有效提昇了群眾滿意度。三是強化成果建設。將『四所一庭一中心』聯動共建維穩創安活動和矛盾糾紛『大排查、大化解』專項行動融入調處中心,讓『楓橋經驗』這面基層治理的旗幟在白山土地上常踐常新。兩年以來,調處中心共接待群眾482人次,排查解決矛盾糾紛462件,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
三、以『文』『化』人,浸潤鄉村善治引擎

白山鎮把德治作為鄉村治理的有效形式和有力抓手,不斷夯實德治根基,讓文明新風落地生根,讓文明新風潤化鄉村。一是建立『道德積分銀行』。建立『道德積分、文明加分、滿意度得分』的家庭道德積分獎勵機制,圍繞律己守法、環境衛生、疫情防控、敬老愛幼等方面內容,一月一評比、一月一兌換、一年一表彰,廣泛開展活動,釋放『道德力量』、引導村民參與鄉村治理。將矛盾糾紛化解工作納入道德銀行獎勵體系,村民間發生矛盾糾紛時,對調解後讓步方給予道德積分獎勵,讓『德治』在春風化雨間淳厚民風,激發民事民議、民事民管、民事民辦的村民自治活力。兩年來,8000多戶村民參與評比活動,兌換獎品價值40餘萬元,把『好人好報、德者有得』觀念深植白山厚土。二是用心用情結『親戚』。創新實施『三步走結百親』工作法,走深、走實群眾路線。鎮村兩級黨員乾部通過『認親、走親、幫親』同農民群眾認親結對,深入了解農民群眾生產生活,傾聽群眾訴求,把結親中收集到的群眾訴求,按照『就地解決、分級轉辦』方式交由專人落實受理、分辦、督辦、回訪,切實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微米』。鎮村277名黨員乾部結親831戶2499人,為孤寡老人、特困人員、農村留守兒童、殘疾人、脫貧戶等群體解決實際問題260件。三是最美白山樹『風尚』。深入開展『道德模范』、『最美孝親敬老』、『最美五大員』、『最美家庭』等評選活動,成功舉辦三屆『最美白山人』表彰大會,對179名各方面表現優異的個人進行表彰,充分弘揚社會文明新風尚,激發群眾榮譽感,引導農民群眾向上向善,實現大美白山與平安白山有機結合。
四、『打』『防』並舉,提昇社會治理能力白山鎮堅持『當下治』與『長久立』並舉,織牢織密社會治安防控體系網絡,切實提高維護公共安全能力水平,確保做到『十個不發生』。一是設立村級警務室。依托村委會投入10萬元,設立村級警務室5個,切實把公安工作觸角延伸到村組,形成公安工作與群眾自治良性互動的新型農村治安防控模式,實現警務工作與網格化治理深度融合,群防群治基礎管控能力明顯提昇。二是推進常態化掃黑除惡斗爭。堅決扛牢政治責任,將掃黑除惡納入重要議程、融入日常工作,深化線索排查,強化重點行業整治;多載體、多形式推進《反有組織犯罪法》學習宣傳,通過開展集中學習、知識測試、村大喇叭播放、微信轉發等形式推動《反有組織犯罪法》落實落細、落地見效。三是堅持綜合治理。認真落實社會安全、國家政治安全工作協調機制,深入開展打擊整治養老詐騙、校園及周邊綜合治理、鐵路護路等專項行動,強化對重點治安亂點區域及危安人員管控力度,全面完善落實各項安全保衛措施,確保治理工作取得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