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原標題:【百姓看司改】這家法院上了全國司法體制改革推進會!什麼經驗這麼牛?
導語
長安君(微信ID:changan-j):今天的全國司法體制改革推進會上,視頻片是一大亮點,各地的先進經驗通過更加直觀方式讓全國政法君大開眼界。比如下午的片子中有提到廣東中山第一法院探索將審判輔助事務全方位外包的例子。下面,就跟隨長安君,看看這個法院的『社會化購買方式剝離審判輔助事務』的故事吧——
金句摘編
『輔助事務太多,耗時又耗力,這下可算解決了。』
『由於第三方機構對委托事項實行定人定崗定責,注重對各崗位人員專業技能的培訓,這些人員的職業化水平和效率越來越高。』
案例
10點24分,19.65萬,中標!
2016年7月28日,陳先生高興壞了。他作為法人代表的廣東中山市某創業科技有限公司成功中標,一舉拿下了中山市第一人民法院計算機、服務器及其他辦公自動化類設備維護外包的項目。
這不是中山市第一人民法院唯一的『外包項目』。

廣東省珠三角地區作為案多人少矛盾突出的『重災區』,多年來,基層法官就像『流水線上的工人』,忙於閱卷、疲於審案,超負荷工作,甚至讓部分法官累倒在了工作崗位上。
但中山市第一人民法院將輔助型事務外包之後,『老大難』問題得到了解決。
『輔助事務太多,耗時又耗力,這下可算解決了。』在法院,法官和輔助人員們,親身體驗著這些變化。
俗話說:『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陳先生的公司,就是來幫這家法院來處理計算機、服務器及其他辦公自動化類設備維護等工作的『專業人士』。司法體制改革步伐邁開後,像他們一樣處理事務性問題的外包團隊,還有很多很多。

這樣一來,法官們以『購買服務』的方式,從審判輔助事務剝離出來。專業法官們,便能『一心一意』地處理專業審判事務了。全院上下高效運行,審判質量與效率得以大幅提昇。
法官們各司其職,高效辦案。法官只做審判中最核心的『審、判、寫』,負責主持庭審、案件評議、實體審查案件、撰寫部分裁判文書及簽發。而法官助理則專門協助法官『管、核、寫』,負責審查訴訟材料、組織證據交換、召集庭前會議、主持調解等工作。
耗時耗力的輔助事務徹底剝離,法官和助理發揮專業優勢專注審案。
『辦案明顯比以前快了,效率高了不少呀。』老百姓們紛紛豎起了大拇指。
『為了放心讓社會機構去做,針對委托事務中各訴訟程序的節點,我們建立了26個操作規范,以此確保辦理結果的可控、唯一、合格。』中山市第一人民法院副院長廖志良介紹。目前,已有58項審判輔助工作實現社會購買,由審判服務、執行服務、直接送達、速錄、司法委托、信息錄入、訴訟材料收轉、檔案管理等十多個小組,為法院提供服務。
近5年來,中山市第一人民法院收案數一直以年均30%以上的速度,持續上漲。根據最高人民法院大數據平臺信息顯示,2016年該院新收案58118件,在全國3177個基層法院中排名第五。
該院院長羅嘉曾說:『我們的目標是,通過改革建設一個專業化、智能化、高效率的新型法院。』
如今,這個目標實現了。(王蓉)
制度鏈接
『案多人少』一直是擺在司法系統內的一個難題。從1978年至今,人民法院法官人數從6萬人左右增加到20萬人,增幅3倍多。但法院受理案件數量持續增長,1978年約61萬件,2016年超過2000萬件,增長達30多倍。司法體制改革正是為了尋找破解『案多人少』的『良方』。
破解『案多人少』矛盾,科學配置審判資源是大方向。在司法責任制改革中,堅持扁平化管理和專業化建設相結合,統籌考慮內設機構改革和辦案組織建設,進一步優化司法職能。通過購買社會服務的方式完成,讓法官及其助理發揮專業優勢專注審案,從耗時耗力的輔助事務徹底剝離,讓有限的司法資源和寶貴庭審時間用於解決最重要的問題,提高庭審效率。
孟書記說
『經過兩年試點,司法責任制體制改革成效逐步顯現。試點法院檢察院回歸辦案本位,優秀人纔向一線流動趨勢明顯,一線辦案力量增加20%左右,85%以上司法人力資源配置到辦案一線。』
——孟建柱書記2016年7月在全國司法體制改革推進會上的講話